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热病邪导致的疾病,涉及非常广泛,在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中均可见之。湿热所致病证临床上以身热缠绵,胸脘痞闷,四肢困倦,小便短而黄赤,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脉象濡数为主症。由于其致病具有广泛性、病机复杂、病程长、缠绵难愈、治疗困难的特点,因而一直备受关注,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进行辨证论治,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因此,系统地总结整理湿热的相关文献,深入探究湿热的内生机理,将有助于提高现代中医临床对湿热病的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献综述从三个方面梳理总结了相关文献对湿热为病的认识。第一方面,从古代对湿热的源流探微的角度,追溯了从先秦到明清中医湿热理论的发展和湿热病丰富的临床实践;第二方面,以现代医学对湿热病的客观化研究的角度,展现了实验室运用传统理论复制动物模型,对湿热病在病理、生化、免疫等层面的本质探讨和临床上检测湿热病人的各项指标和免疫功能、自由基水平、微量元素水平等之间的关系;第三方面,结合湿热的一些具体病证,反映了湿热病目前的临床情况。论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湿热病因、病机、病理变化的角度条分缕析地整理和总结了有关湿热病的古今论述,比较完整地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研究,初步展示了湿热机理的本质所在。既比较完整地继承了前贤对湿热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又从现代文献例如实验室研究、临床治疗的角度对湿热机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整理和完善。借此希望对湿热病因病机的中医理论有所发展和创新。第二部分,重点从临床角度对湿热病因病机进行文献研究。主要是以临床常见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胃炎、肾小球肾炎为例对湿热机理进行探讨。湿热发病涉及传统中医上焦、中焦和下焦,力求有代表性地论述湿热病病因病机的同时,还详细地论述了上述三个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用药等内容,通过完整的论述进一步说明湿热病因病机对临床治疗用药的重要指导意义。第三部分,在全面分析总结湿热发病机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湿热病的临床症状、辨证要点、治疗方法、治疗用药。在辨证上,首辨病因,次辨病位,后辨湿热轻重,审查病邪再进行临床施治。在治疗用药方面,为了进一步探索药物、病机、病证之间的关联性,以明清时期大量的湿热病医案提供基础数据,运用统计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找到了药物与症状、药物与病机以及病机和症状之间的对应定量关系,进而挖掘“方、药、证”之间的相关性,这为寻找病机与病症的对应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为进一步发现药物–病机–病症之间可能存在的配伍规律提供了线索,是一个探索性的尝试。冀以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的辨证用药,这将对今后有关湿热病和湿热体质的研究奠定文献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