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名景观研究——以南京城老城区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lo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审视现代的城市,会发现他们正在逐步地丢失他们的身份。城市的开发与更新让其中的景观风貌变得均质化,相似的空间被不断地复制而自然形成的城市原始风貌则被覆盖掉,研究以地名景观的角度来分析城市的面貌,希望能够为城市特色文化景观的综合保护提供一条思路,并从中发掘出城市最有特质的一些东西。地名景观原本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地名学中的一个定义,它原本指区域之内的所有地名的结合。鉴于其对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系统性强便于研究与应用,本研究引入了这一概念及研究思路并对其进行了概念的扩展和研究内容的扩充。将原本仅停留在纸面上的语言学研究加入了景观实体风貌的解读和分类,应用于具体的城市景观研究当中。以地名景观所携带的城市自生自长的文化脉络来逐步地考察城市当中所对应的景观风貌,从而得出特定城市的景观风貌体系。研究对南京市地名景观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实地考察。从传统地名的梳理和数字化开始,逐步将南京市城区内的地名进行分类。   本文通过实地的调研将每个地名条目的历史渊源及其所对应的城市景观现存状况录入分析系统。一系列的数理分析及图表研究之后得出了南京地名景观的现状。南京城大半的城市肌理是由住宅区构成的,其形成年代很近,无明确文化代表性。如同任何对南京有所了解的人做看到的,山水地名景观和城防类地名景观是南京城最具代表性的景观,数据分析当中景观实体的稳定性和产生年代的久远程度都表明了这一点。而对于很多人关注的传统地名的消失,则多发生于市肆类地名当中,这可能是由于此类地名景观的变化周期与人的成长时间相近,让人有物是人非的感受。研究当中还发现城市当中田地、荒地存在过的迹象,虽然此类地名也都即将消失,有的在调查当中发现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对于未来城市的发展的确能够提供有益的借鉴。城市发展更新是一个见缝插针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展开卷轴的过程。明清地名景观和民国地名景观在地图上却显示有成片集中的区域。研究当中也对地名景观的更新和发展规律做了探讨,并对案例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快速城镇化的浪潮给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但是在小城镇取得重大变化的同时,面临着风貌景观同质化的严重危机。因此,对小城镇风貌的保护和延续已经成为城市规划
近年来,国内高校校园的建设和改造明显增多,而在高校中多以长廊来作为教学楼与教学楼之间的链接形式,然而有些设计过于片面的在形式上强调美学意义,往往忽视了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土地集约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科学的开发方式。片面的追求高容积率
随着陆上交通方式飞速发展,高铁、动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大量老火车站因功能、空间的不足遭到废弃,对老火车站的改扩建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候车空间作为火车站公
学位
当今国内面临大量旧城改造问题,但改造方式多为自上而下、技术理性地单向度规划操作,较少顾及老城区自发生长的原生特点及居民的真切体验。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厦门市厦港片区为例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加和扩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确保良好的居住环境质量,以满足人
随着全球气候的显著变化和全球城市化进程的飞速进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不断增强,节能建筑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
历史文化街区记录了街区的历史故事,也记录了其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人类社会不可多得的也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了一项人类的共识。然而现在对它的保存,更多
笔者在本文的撰写中,是以一名实践建筑师为基点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立足点所在。以此为基点,笔者对北京地区博物馆建筑的设计手法进行了研究。本论文所讨论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