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他倡导的“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追求写意,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大发展与变革发生了深远影响。赵孟頫的山水画理论及其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在元初起着承先启后、全而探索创新的作用。就其绘画理论而言,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借古开今,追求写意;其二是借山水画表现隐逸之想和精神还乡的“野性”情怀;其三是注重生活的实际感受,以自然造化为师;其四是主张以书画笔法入山水画。赵孟頫不仅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还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他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为元初画坛继承传统与创新并促成元代绘画艺术的新发展起了一定的疏导或桥梁的作用。 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总体上阐述赵孟頫的绘画风格,其绘画风格主要体现在:一、承上启下,奠定元人审美形态。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他提倡的“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追求写意,画史上称为“托古改制”,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大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古意”论。从整个中国画的发展史上来看,在唐代出现的“水墨晕章”的倾向,曾被五代荆浩的“有笔有墨”观念所扭转,董源巨然则可说是“有笔有墨”最早的优秀实践者。从唐代至南宋,可以看出水墨写意是在有节制的发展着,只是到了南宋的刘李马夏,用笔趋于简率,才有了用墨趣味逐渐超过用笔趣味之势。直至元代赵孟頫对于“作画贵有古意”的提出,才抑制了墨法的发展,为文人画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气息清纯的新天地。三、以书入画。以山水画衍变中的“古意”和“今笔”相诠,赵孟頫作为一个以复古为手段的革新家,是最早提撷绘画中以“用笔”为核心的“古意”的。纵观中国绘画史,赵孟頫所提倡的“以书入画”的理论,无疑是对后世绘画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以书入画的理论,是经中唐张彦远初倡以后,宋代郭熙、郑樵、韩拙、赵希鹊都在谈,赵孟頫并非首倡者,他仍然是属于这一思潮的。 由“以书入画”引出第二部分的笔法特点。在这一部分中,主要阐述:一、赵孟頫笔法的传承。赵孟頫汲取王维和董源的传统以成就自己的风格,这种做法贯穿了赵氏的后期生涯。他还开辟另一个方向,即吸收北宋李成和郭熙的要素。以《幼舆丘壑图卷》、《水村图卷》、《鹊华秋色图》和《重江叠嶂图》为代表,在绘画题材,绘画手法上深刻揭示书法用笔在绘画中的体现。二、其笔法特点对后世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赵孟頫用笔于“工”中求“写”为后来的元四家确立了典范,才使得元四家的放逸画风更具有内涵。由赵孟頫引导的重笔轻墨趋向,绵延元明清而成了绝大多数文人画家的一直趋向。 在第三部分的结语中,主要阐述了赵孟頫的文人山水画在画史上的地位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