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研究均着重于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间之信息内涵或者股票报酬、现金流量与应计项目间之信息内涵与预测能力。本研究则详细探讨由营业活动所产生之现金流量(CFO)与总应计项目(ACCR)间之关联性,特别是着重在拆解后的项目分析。将税后损益加以拆解,比较总应计项目法与损益透视法,并且应用至回归模型;进而,透过变量所呈现的统计显著性水平及相关系数,以了解其信息内涵。于税后损益经过解构后,在总应计项目法上,首先可以产生总应计项目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二个组成要素,其次将该二要素分别切割为NIATacc*、WCCacc*与NIATcf*、WCCcf*组成份子,最后考虑总应计项目中的折旧费用之影响,经由NIATacc*中细分出Deprbt*、Deprtax shield*与NIATacc-depr*三个因素,其中Deprbt*与Deprtax shield*可以再形成为Deprat*;而在损益透视法上,则直接将税后损益解构为NIATacc*与NIATcf*二个组成要素。目前除着重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之信息内涵或者股票报酬、现金流量与应计项目三者间之预测能力外,可以从总应计项目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间的关联性着手,进而以未来盈余与超额报酬为基础,逐步地剖析总应计项目的组成要素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间所造成之影响,并了解营运资金变动时的冲击,提供报表使用者更加宽广的讯息。在研究方法上的探索,相信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模型,能够对于今后探寻盈余管理的研究者有所启迪,而更加地深入体悟与理解;此外,提供证据说明经由使用总应计项目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估计数,实行损益透视法的方式做回归模型,以盈余或者超额报酬做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接着,折旧费用在预测t+1年盈余与t年超额报酬时,是较具有信息内涵的模型。结果发现损益透视法模型应计盈余与现金流量盈余的系数之相关显著性,相较于总应计项目法模型总应计项目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的系数相关显著性,有更大的差异。因此,形成下列的假说成立:一、关于未来盈余方面(一)于预测t+1年税后净利模型中,实行NIATacc*、NIATcf*,以及Deprat*与WCCacc*变量,将相较于使用总应计项目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变量,更具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