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历史环境的管治研究——以太原市历史环境实证研究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试图通过管治理论借鉴、国外保护历史回顾和太原市实证的研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城市更新中历史环境变化的根源和动力是什么?如何建立社会的合力机制,避免城市更新中对历史环境的破坏?太原市的历史环境存在的问题和转机是什么?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首次将历史环境保护同公共物品管治理论相结合进行系统研究; (2)通过实证调查探索历史环境破坏的深层根源; (3)填补了太原市历史环境保护研究的理论空白。 论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问题的提出与理论探索,下篇为太原市的实证研究。 第1章引言,介绍本文的缘起,研究目标与理论创新,研究方法与过程,相关概念辨析。 第2章到第6章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并引入公共物品概念。分析了转型期,城市历史环境作为公共物品面临“哈定悲剧”难题,即由个体理性而导致的集体非理性问题。进而提出管治思路是解决这种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管治理论的借鉴,结合国外历史环境保护管治的演变,确定了运用管治理论探索解决城市历史环境问题的研究方向。 第7章到第9章回顾了太原市的历史环境演变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实例研究对于太原市当前几种历史环境更新模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需要构建管治思路指导下的多元和谐的历史环境保护和更新模式。以管治理论为基础探寻历史环境困境的根源。 第10章结论对论文全篇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针对太原市历史环境保护的综合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从城市设计的层面阐释了城市棕色地带更新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性、多元性、开放性,以及民主性的后现代社会价值观,并且指出,与通常的城市更新相比,城市棕
新城不是一个新概念,大城市地区发展新城在二战以后在西方国家大量实践,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就,我国在建国以后的城市建设中,虽然也运用了新城的思想与方法,但囿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势头的持续、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国内高校建设形成一股持续的热潮,各种规模的高校改建、扩建、新建工程方兴未艾,而大学城的建设更是“遍地开花”。但就目前
营平片区的骑楼作为城市里一种商住结合的特殊民居,在近百年的发展中早已融入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住户家庭结构和规模的变化、租户暂住的不固定性,骑
湿地生态因子分级控制理论、使用后评价理论和“杨·盖尔”理论是三种成熟的理论。本文是基于湿地生态因子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结合使用后评价理论和“杨·盖尔”理论,分析湿
论文选题是基于当前建筑设计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分野的现实情境,试图通过哲学与科学的综合分析,建立科学与人文相交融的合理化因素,从更广泛的领域反思现代建筑设计理论,以
近年来,轻钢别墅住宅正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业内人士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反响和关注。发展轻钢别墅,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推动住宅产业的技术进步,改善居住质量和
近年来,“物流园区”这一名词频繁的在各种书籍、期刊、学术活动以及网络中出现。作为物流活动特殊的空间载体,物流园区被我国很多城市作为推动物流产业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和整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许多城市的居住区开发选择了城市边缘及郊区地段,形成了中国居住区规划中新的热点。但由于缺乏新的规划和设计理论作为指导,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试图
雕塑公园是专类公园的一种形式,它是历史、文化、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将雕塑与自然景观相协调,面向公众的文化艺术园林。雕塑公园突破了美术馆、博物馆的封闭空间,为雕塑艺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