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以及颈总动脉分叉(CCAB)的超声和尸体标本观测,(1)明确CCAB水平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下颌角水平的关系,预测高位分叉;(2)了解CCAB正常影像解剖及其变异,改进影像学技术和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与正常变异相混淆;(3)了解ICA与ECA两者起始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指导头颈、颌面部手术的顺利进行;(4)探讨超声测量颈部动脉内径、颈总动脉IMT与标本测量的相关性;(5)为临床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解剖学数据及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材料:(1)自2002年9月至2004年2月,选择180名无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肥胖、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闭塞症就诊者,年龄20~78岁(平均48.9岁),按20~39岁、40~59岁和≥60岁分青、中、老三个年龄组,每组男、女各30名。(2)取64侧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的尸体标本,年龄18~70岁,用于解剖观测。 方法:(1)超声受检者取仰卧位,颈后置一低枕,头略向后仰与颈部约呈45°角,且偏向检查的对侧与诊查床约呈45°角。应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查颈部动脉,从颈总动脉起始处开始,至颈内动脉入颅显示不清为止。二维切面声像图观察血管解剖结构、走行情况、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起始段的位置关系,并测量颈总动脉分叉的高度(d)、内径(D)、内膜-中层厚度(IMT);彩色多普勒观察整个管腔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脉冲多普勒取样观测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2)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精确度0.01mm)测量64侧尸体标本CCAB水平距下颌角、甲状软骨上缘的距离。取颈部动脉标本,测量各动脉内径及颈总动脉IMT。(3)用SPSS软件(美国)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界限,以P<0.01为差异极显著性界限,实际数据以平均数和标准差表示。 结果:(1)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分叉相对于下颌角的距离约3.67±0.83cm;中文摘要88.9%的人两侧分叉高度相等,11 .1%的人两侧分叉高度不在同一水平:EcA居ICA前内侧者占63.6%,其中左侧占75%,右侧占52.2%,xZ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右侧ECA、ICA起始段位置变异较左侧大。(2)尸体标本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与甲状软骨上缘、下领角水平的关系:颈总动脉分叉处平甲状软骨上缘者占37.5%。颈总动脉分叉处在甲状软骨上缘以上者占53.1%,左侧在甲状软骨上缘以上8.7士5.lmm处右侧在甲状软骨上缘以上8.9士5.3mm处,其中高达舌骨大角以上者占28.1%。颈总动脉分叉处在甲状软骨上缘以下者占9.4%,约平甲状软骨上缘以下smm处。颈总动脉分叉处距下领角下缘30.6士5.lmm。(3)超声测量颈部动脉内径、颈总动脉IMT与标本测量值比较:超声测量颈部动脉内径较标本测量值偏大,超声测量颈总动脉IMT值相对偏小。推测标本测量中动脉压失去后管腔回缩且管壁增厚、标本脱钙、标本数量和年龄等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差异。(4)分别得出了男女左右两侧颈部各动脉血流参数的平均数及标准差,随年龄增大血流速度减慢、PI、Rl减低、血管内径增宽,诸血流参数与侧别和性别无关,IMT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尤以分叉处为甚,且右侧较左侧低。结论:(l)彩色多普勒能清晰地探查颈部动脉,正确显示ccAB的位置,预测高位分叉,辨别颈内、颈外动脉起始部的相互关系,对于头颈、领面部的手术指导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2)明确颈总动脉分叉(CcAB)平面并不是多数平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仅占37.5%,而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上者占”.1%,其中高达舌骨大角以上者占28.1%。(3)超声测量颈部动脉内径较标本测量偏大,超声测量颈总动脉IMT相对偏小。(4)为临床诊断颈部血管疾病及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解剖学数据及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