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接轨,中国当代油画领域出现了一种策略性媚俗倾向,这种倾向在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愈演愈烈,如今已成为当代油画主要的审美趣味。这种趣味不同于格林伯格时代的中产阶级趣味,在中国经济转变和文化转向的环境下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这不仅仅体现为中国化的造型、符号化的构图和庸俗化的审美趣味,更表现为欣赏力的衰竭和创造性独立人格的普遍衰弱。时下,这种媚俗已经汇集为一种潮流,成为了中国当代油画的主流审美趣味。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第一章是基本概念的梳理,清晰地认识当代语境下的媚俗化现象是开展讨论的前提。第二章重点谈媚俗化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角色,媚俗化现象从它产生之初,就和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转型,以及伴随着全球化语境出现的后殖民与本土化问题联系在一起,并随着改革开放后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影响其外化方式更加隐蔽。本文的第三章主要讨论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症解读,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对当代这种媚俗化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本文的第四章,是笔者对这一现象引发的当代艺术现实发展的思考,从当代艺术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来探讨当代油画创作中去媚的可能性。本文从当代艺术的本体定位出发,在市场经济语境中讨论将各种媚俗化倾向的表征及其症结,通过其外化的风格揭示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媚俗化现象隐蔽的生产逻辑,发现掩盖在繁荣的市场下的原创性的普遍性衰弱。不仅如此,在当代油画创作的过程中,符号化、批量化的生产方式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媚俗化倾向。具体而言,对于同一幅作品来说,其媚俗特质不仅仅局限于本文所列举的几种方式,它可能包含多种表象,甚至一幅作品可以包含几种媚俗方式,这是需要读者主义的。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对当代油画媚俗化现象的讨论有助于保持当代艺术的活力免受商业文化的侵蚀,对当代艺术现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