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应用广泛。由于纤维强度大,所以存在易起球等缺点。实现纤维的功能化、差别化,改善其抗起球性,增加其附加值,是努力的方向与发展趋势,也将拓宽聚酯纤维在高级织物及秋冬季用的厚实织物方面的应用。本文以二苯基硅二醇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作为共聚单体,聚合出一系列改性聚酯。通过小试与放大实验确定了改性聚酯合理的聚合工艺。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对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差热分析(DSC)研究了改性聚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热失重法(TG)考察了改性聚酯的热稳定性;对纤维进行了取向度等基本性能测试,测定了纤维水解前后的力学性能,比较其断裂强度的变化;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纤维的表面形态,核磁共振(1HNMR)法测定了聚酯端羧基的含量,红外光谱(IR)仔细研究了纤维水解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共聚单体的加入,对聚合工艺无影响,在常规工艺下即可成功制备改性聚酯。2.各样品的玻璃化温度(Tg)从PET-1到PET-7依次降低;改性聚酯的熔点均比纯PET要低,加入了PEG600的PET-5,熔点最低。采用了不同的模型来对改性PE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拟合计算,用Jeziorny法来处理改性PET的非等温结晶数据,其线性关系良好,n值在2.5-4.14之间变化。每个样品的Kc值均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大,说明降温速率越大,结晶速率越快。而热失重结果表明添加了二苯基硅二醇与聚乙二醇几乎没有改变聚酯的热稳定性。3.PET-1的取向度最高,PET-5的取向度最低,随着二苯基硅二醇含量的增加,取向因子下降;在相同PEG质量分数时,分子量越大,纤维的取向度越大。纤维的模量呈现出与取向度相同的趋势。水解后各样品的断裂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各样品水解后的断裂伸长率均增加。PEG的加入不仅能促进纤维的水解,而且降低纤维的强度,为制备抗起球改性聚酯纤维提供了正确的思路。4.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测定聚酯端基含量,通过用异氰酸三氯乙酰酯(TAI)与聚酯中的端羟基、端羧基反应,用1HNMR方法成功地分析了样品的端基含量。1HNMR谱图结果表明:TAI与端羧基、端羟基反应后氮原子上的氢的化学位移分别为δ=10.32ppm、δ=8.54 ppm左右。通过本文的方法,测定了样品水解前后端基含量的变化,考察了各样品不同的水解程度,间接地评价了样品的抗起球性。5.通过对红外光谱的分析,确定了样品中主要官能团吸收峰的归属。并详细分析了部分改性聚酯中主要官能团在水解前后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峰形与强度的变化。主要结果有:ν(OH)吸收带形状变化不大,但峰型均较宽。而峰位置有向低波数偏移的趋势;水解前后各样品在ν(C-H)吸收带变化很明显;样品的ν(C=O)的变化比较复杂:主峰位置向高波数方向有微小偏移,但水解后样品的峰形均变宽;水解后添加了聚乙二醇样品的ω(CH2)吸收峰明显增加,表明水解程度较只添加了二苯基硅二醇的要大。6.扫描电镜结果表明:PET-1的水解程度最小,而同时添加了硅化合物与聚乙二醇的样品水解程度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