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个案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f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力与文化力日益融合,文化竞争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创意产业近十年的发展,证明了其是最具前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发展规模上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信息时代和文化经济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以现代科技和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创意创新为核心和灵魂,贯穿生产、传播、流通、消费等产业发展全过程的综合概念;是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本身是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发展的,其内涵和外延是不断延伸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理论研究也随着实践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土壤,诸如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全社会经济富裕程度的提高和人们消费结构的转变(文化消费比重上升)??其重要性还表现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新体系和国家文化安全体系。 本文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重点剖析案例,从文化创意理论内涵、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特征、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流程和理论要素、文化资本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侧重于分析《印象·刘三姐》这一文化创意产业典型案例中的“文化”内核及“产业”属性,把握这一文化产品的文化艺术创新和创意内蕴特征,分析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创特质、艺术性特质、个人化特质,总结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并就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笔者认为,《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在于整合了桂林自然山水、刘三姐传说和张艺谋导演这三大品牌资源要素,以山水实景演出这一演艺史上的创新模式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寻求到突破口。它的成功证明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新,只有保持文化产品的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根据市场导向,更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才能最终赢得市场,实践并探讨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其创意价值为阳朔旅游带来巨大影响,为中国演艺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大胆而创新的途径,对于繁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示范性意义。
其他文献
实现服务质量保证,在多用户、多请求接入的网络中都是采取为相应请求预留资源的方式,而多请求预留资源使得网络局部出现资源碎块.单路路由算法不能利用这些资源接入用户请求.
疾病与文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有着密切的关联。疾病不仅会影响到作家的健康,同时也可以成为文学的表现对象,并对患病作家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在中外文学史上都可找到不少的
晚清优秀诗人郑珍,生于国势日颓的道咸之世,地处西南贵州的偏僻之所,才学深厚,经学、小学、诗文书画等无所不精,因其学术成就而被誉为“西南巨儒”,位列《清史稿·儒林传》,更以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