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在世界范围中,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第一大威胁。我国第作为世界大国,乳腺癌发病率位列全球第二。阿帕替尼(Apatinib)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来抑制MAPK/ERK或PI3K/AKT通路信号传导,进而影响乳腺癌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PD-L1在肿瘤细胞上通过下游信号通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世界范围中,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第一大威胁。我国第作为世界大国,乳腺癌发病率位列全球第二。阿帕替尼(Apatinib)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来抑制MAPK/ERK或PI3K/AKT通路信号传导,进而影响乳腺癌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PD-L1在肿瘤细胞上通过下游信号通路抑制T细胞发挥自身免疫功能,逃避免疫监视,实现免疫逃逸,但是单药的作用效果有限且存在相应的副作用,因此探索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来说迫在眉睫。目的:探讨阿帕替尼与PD-L1单抗联合使用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细胞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的PD-L1表达情况。2.MTT实验检测单药阿帕替尼或PD-L1单抗以及两药联合使用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情况。3.利用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单药组(阿帕替尼/PD-L1单抗)与联合组(阿帕替尼联合PD-L1单抗)的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4.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单药组(阿帕替尼/PD-L1单抗)与联合组(阿帕替尼联合PD-L1单抗)的乳腺癌细胞凋亡率与周期分布情况。5.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分析单药组(阿帕替尼/PD-L1单抗)与联合组(阿帕替尼联合PD-L1单抗)的Erk、p-Erk、NF-κB及Slug蛋白表达水平。6.BALB/C裸鼠体内实验建立乳腺癌荷瘤模型,分析单药组(阿帕替尼/PD-L1单抗)与联合组(阿帕替尼联合PD-L1单抗)肿块的体积、重量及裸鼠体重情况。7.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对乳腺癌中Erk、NF-κB及Slug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乳腺癌细胞MCF-7的PD-L1表达呈弱阳性,MDA-MB-231细胞中PDL1表达呈强阳性。2.随着阿帕替尼和PD-L1单抗药物浓度增高,细胞存活率降低;阿帕替尼联合PD-L1单抗发挥协同效果;阿帕替尼序贯PD-L1单抗的协同效果最强,两药的联合指数CI<1。3.阿帕替尼、PD-L1单抗药物浓度越高,细胞的凋亡率越高;与空白对照组和单药组相比,阿帕替尼联合PD-L1单抗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细胞凋亡(P<0.01);阿帕替尼和PD-L1单抗均不影响细胞周期。4.随着阿帕替尼和PD-L1单抗药物浓度的升高,p-Erk、NF-κB、Slug的蛋白表达量发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联合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5.裸鼠体内实验中,阿帕替尼联合PD-L1单抗组的裸鼠肿块质量、体积显著小于阿帕替尼或PD-L1单抗单药组(P<0.01)。6.在乳腺癌的在线生存分析中,随着Erk、NF-κB、Slug表达率升高,患者生存率降低(P<0.05)。结论:1.阿帕替尼联合PD-L1单抗在体内和体外相互协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促使其凋亡且阿帕替尼序贯PD-L1抑制协同效果最强。2.阿帕替尼联合PD-L1单抗通过影响Erk/NF-κB/Slug信号通路进而抑制乳腺癌的侵袭转移。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体重的作用,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压减重治疗提供更多循证依据。方法:以“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apagliflozin”、“Blood Pressur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odium glucose cotranspo
背景:胃癌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中国每年因胃癌死亡的人数占全球总人数的40%以上。胃癌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选择最佳治疗方式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胃癌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确诊胃癌时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肿瘤病灶本身对胃壁的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对于早期胃癌常选用手术治疗,而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大多数早期胃癌患者并不会
背景: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为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外泌体miRNA是近些年肿瘤研究的热点问题,多种细胞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泌体,相对于正常机体细胞而言,恶性增殖的肿瘤细胞所释放的外泌体数量显著增加,且其内容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显著异于正常机体细胞所释放的外泌体。miRNA作为一种特殊的RNA,已有研究表明其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可能扮演着致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因子的角色,而miRNA并
目的:检测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KMT2D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实验和q RT-PCR实验分别检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KMT2D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根据免疫组化评分将患者分为KMT2D低表达组和KMT2D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膀胱癌细胞5637、T24、TCCSUP和正常膀胱上皮
背景: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食管鳞状细胞癌是食管癌的主要亚型。食管癌早期诊断意义重大,然而,控制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食管上皮癌变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改变参与的发病过程,其中有很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改变,这其中可能存在检测早期癌变的标志物。WGCNA可以通过在高通量数据中识别功能相关或表达相似的基因成分,从整体生物学功能出发
目的:针刺治疗呃逆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性评估。方法:通过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系统、维普信息数据库系统、Pub Med数据库系统、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收集关于针刺治疗呃逆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并对其进行了风险偏倚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数据分析使用Review Manager5.1进行,包含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发表
背景: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厌氧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常在口腔、生殖器、胃肠道和上呼吸道中被发现。多项研究结果表明Fn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口腔癌(mouth cancer)、胃癌(gastric cancer)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一些基于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扩增等检测技术的报告表明Fn感染也
<正>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背景:我国食管癌发病率较高,且以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居多。目前治疗ESCC的方法日益更新,但患者生存率仍很低。研究证实,大量病原微生物可感染并定植于机体,通过对肿瘤微环境进行重塑,促进肿瘤发生及恶性进展。尽管现阶段对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有效清除,有助于控制肿瘤的发生和恶性进展。本团队前期研究已证实,具核梭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