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当前快速的城市化,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出现不同步的矛盾。同时,对城市空间与形态的研究日益向历史与社会层面拓展,这对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丰富城市的特色风貌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对少量大城市、历史悠久的古城和近代对外开放城市等类型研究较多,但对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关注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选择地处中部地区的有着较为曲折发展历程的省会城市合肥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区域关系、城市发展建设及城市形态变迁为切入点,综合系统的研究其城市历史发展及其城市形态变迁,剖析合肥城市历史形态变迁的规律及内、外部影响机制。论文以合肥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关系为背景,在梳理合肥城市发展史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自合肥城邑初现至1949年建国前的城市发展及其城市形态变迁的规律与特征,提出萌芽期、兴盛期、激宕期、中兴期、衰落期五个历史阶段划分,从城市功能演变的视角出发,对每个阶段的城市发展及形态变迁,以时间和空间的双主线展开时空分析。并结合空间句法,对明代至1949年的合肥城市形态的变迁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多元视角对合肥城市形态变迁的影响因素、演变逻辑进行归纳分析,对每个发展阶段的城市形态变迁过程、变迁途经以及形态特征进行归纳总结。论文在基于古代城市图学及空间历史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开展了深层次的合肥城市形态变迁的动态分析及内、外部影响机制研究,分别从自然地理特征、政治功能与行政等级、经济功能、军事功能、区域交通、区域联动发展等六个因素层面进行外部影响机制的归纳总结,从城市内部功能空间变迁、城市轴线演变与城市中心空间变迁等方面对内部影响机制的阶段及途径进行总结。尝试初步构建基于区域视角下的多维度的合肥城市发展与形态变迁的关联性研究框架,剖析合肥城市发展演变的典型代表性与自身特殊性。论文对合肥城市发展和形态变迁背后的内、外部的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内、外部影响机制分析,指出割据与中都成为合肥古代城市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就合肥城市形态变迁的外部影响机制而言,政治、经济、军事是多元影响机制,自然地理环境是推拉动力机制,交通发展是导向机制,而区域联动则成为城市形态变迁最长效的影响机制。通过对合肥城市形态变迁的内部影响机制分析,指出城市功能空间融合、城市中心相对集聚成为合肥城市形态变迁史上重要的内部空间特征。基于此,论文构建了完整的城市形态变迁的内、外部影响机制的研究方法系统,为当前合肥老城的保护规划与城市更新提供了科学支持,在丰富中部地区案例城市范型研究的同时,理论架构对相关城市研究也具有以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合肥城市历史空间的认知、保护与规划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