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事实上,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改进,但成绩依然不甚理想,这尤其表现在科学教育上。物理作为科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其教育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少学者专家认为物理课程改革,不仅要借鉴国外,更主要的是从我国自身的物理课程发展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从我国物理教育的发展轨迹来看,物理课程的发展过程,也是物理教科书的发展过程。此外,中学又是学生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的最佳时期,在这段时期,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否能够实现,教科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民国时期中学物理教科书是探索属于今天的问题解决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论文主要研究了1912——1937年的中学物理教科书内容演变。论文主体结构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据学制改革分为1912——1922年和1923——1937年两个时间段。论文在研究一开始,先在横向结构上,分别对这两个时间段的物理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和内容呈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再从纵向结构上对1912——1937年的整体物理教科书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对民国时期的物理教科书内容总体的分析,笔者发现此段时间的物理教科书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特点: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编写逐渐重视学生的发展;科学方法的呈现方式从隐性转为显性又逐渐转为隐性;教科书内容呈现的方法由“演绎法”转向“归纳法”。之后,根据这些特点,结合我国当前的物理课程的发展以及教科书的编写情况,本研究提出了对于我国当前教科书编写的几点建议:1.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编写应当重视学生的发展,主要是注意知识技能同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之间的融合;2.教科书中科学方法的呈现方式应当改变以往的隐性方式,而改用显性的呈现方式,把科学方法的教学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3.教科书编写应当注意“归纳法”精髓的体现,改变以往“形似而神不似”的“归纳法”,并注意把“演绎法”与“归纳法”相结合。4.我国自出现物理教科书以来,是从翻译外国教科书到借鉴外国、自编教科书的发展过程。教科书的编写道路曲折,其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在编写的过程中既要面向世界又要立足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