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情是一切感情的基础,感恩是一切美德的发源。“母亲”则是亲情的起点和感恩的终点。它是一个亲切的词语,更是一个特殊的角色。她是每一个人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更是每个人心中最深的依恋之所在。对界于少年与成年之间的高中生而言,来自“母亲”的情感是他们内心深处一个复杂的秘密。可以说,有关“母亲”这一角色的认知和理解,对其亲情观、婚姻观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生在语文教材中接触到“母亲”形象时,最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最容易引发内心的深思。可以说,在高中语文教材选材中的众多人物形象中,没有哪一类形象能比“母亲”形象更贴近学生的灵魂。因此,无论是现实中的母亲,还是语文教材中的“母亲”,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高中生。这就意味着重视并对语文教材中“母亲”形象进行新颖有效的解读,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主要有六位母亲形象,她们分别出自五篇课文,四本教材:《大堰河—一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和刘母、《祝福》中的祥林嫂、《雷雨》中的繁漪和鲁侍萍。其中《祝福》与《雷雨》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间很接近,分别为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笔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这两篇作品中的三位“母亲”形象之间差异性较大,体现出不同的形象特征:祥林嫂命运悲惨,但也曾无意识觉醒反抗;繁漪在母爱上失职,奋不顾身地追求爱情自由,最终在这个过程中失去自我;鲁侍萍在苦难中磨炼出高贵独立的人格,勇敢刚强。她们身上折射出不同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与此同时,以当代为视角,联系现实生活,均可以找到这些形象类化的原型。这就意味着语文教材中的这三位现代“母亲”形象不仅有着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能够成为亲情教育与感恩教育的重要平台,因而极具研究价值。本文拟在当代视角下,联系现实生活,以《祝福》和《雷雨》中的三位母亲形象为例,对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母亲”形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进行深刻解读和追问。旨在深刻挖掘这些“母亲”的内心,探求对其性格、心理形成造成影响的原因,力求做到对不同的“母亲”形象有着具体、合理、客观、多元且不拘泥于传统的理解,让这些母亲形象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走入当下,借此来引导学生更完整、更客观地认识“母亲”这一角色,实现启蒙下一代做更好的“母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