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联合PVP与PKP治疗中老年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09月-2017年09月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中老年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并接受手法复位联合PVP或PKP治疗的患者58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手法复位联合PVP治疗,共28名患者,33个椎体,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50-69岁,中位年龄58岁,患者骨折至术前时间1天-6天,平均4天;B组为采用PKP治疗,共30名患者、36个椎体,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0-70岁,中位年龄59岁,患者骨折至术前时间1天-5天,平均3天。本研究中所有患者资料齐全,能够保证后续研究有序的进行。 分析指标包括术前与术后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Cobb角改变、椎体高度的变化、患者腰背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用量、外漏等。 结果: (1)A组病例(手法复位联合PVP组)术前VAS评分为(4.37±1.13)分,术后第3天VAS评分为(0.73±0.91)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P<0.05),表明手术后患者疼痛感得到了改善。B组病例(PKP组)手术前VAS评分为(4.38±1.25)分,术后第3天VAS评分为(0.73±0.91)分,(P<0.05),表明患者通过此种治疗方法疼痛有明确的改善。 两组病例对比,(P>0.05),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疼痛改善无明显差异。 (2)A组病例骨水泥用量(4.36±1.16)ml,B组病例用量(2.92±0.67)ml,两组之间比较显示(P<0.05),表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A组病例骨水泥的用量多于B组。 (3)A组病例Cobb角在治疗前为(13.15±5.38)°治疗后(8.73±4.91)°,(P<0.05),表明本组病例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得到了改善。B组病例Cobb角在治疗前为(11.38±5.25)°,治疗后(9.07±5.25)°,(P<0.05),本组病例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亦得到了改善。 A、B两组Cobb角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明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椎体后凸畸形治疗效果基本相同。 (4)A组病例在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0.71±0.13)cm,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0.82±0.11)cm,组内比较(P<0.05)。B组病例术前椎体前缘高度(0.65±0.14)cm,术后(0.78±0.15)cm,(P<0.05)。表明两组方法在术后均能改善患者椎体压缩程度。 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P>0.05),表明两组数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种治疗方式对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治疗效果相同。 (5)A组病例在治疗前椎体后缘高度(0.69±0.11)cm,治疗后椎体后缘高度(0.98±0.51)cm。B组病例在治疗前椎体后缘高度(0.70±0.09)cm,治疗后椎体后缘高度(1.14±0.25)cm,两组手术方式对椎体后缘高度均有提高,组内比较显示P均小于0.05,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症,调高生活质量。在组间术后对比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B组能够更好的提高椎体后缘高度。 (6)A组病例共计33个椎体,其中10个出现外漏情形,骨水泥外漏率为30.3%;B组病例共计36个椎体,其中有3个出现外漏现象,外漏率为8.3%。 两组比较,A组外漏率要高于B组。 (7)A组病例术后Oswestry评分为(12.36±2.1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25.71%,B组病例术后Oswestry评分为(12.19±3.57),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25.68%,(P>0.05),显示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中老年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止痛和恢复功能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均可有效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矫正椎体后凸畸形。 2.PKP组在恢复椎体后缘高度、椎体骨水泥用量渗漏方面优于手法复位联合PVP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