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书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具有资料汇编性质的书籍,它辑录或杂抄古籍中的资料,并将其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类书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和学术史上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于子部著录类书65部,存目217部,数量庞大,四库馆臣为每部类书撰写了提要。本文围绕《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提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四库类书类提要基本面貌、内容和体例、学术价值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四库学”领域对馆臣的类书提要和研究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第一章主要是对四库类书类提要基本面貌的梳理。《四库全书总目》在编纂过程中不断修缮改定,对类书提要的撰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四库类书类提要记载的部数及卷数与文渊阁《四库全书》实际收录和著录情况有所差异,四库馆臣在统计类书时存在一定的疏漏之处。在内容上,《总目》类书类提要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有所不同。赵刻本《简目》因刊刻较早,被《总目》所撤毁的三种类书类提要得以保存。四库馆臣在撰写类书类提要时,以《初目》为文献基础,进行了内容加详、改易褒贬等方面的改定工作,充实和完善了类书类提要的内容。同时,《总目》对《初目》中的一些类书重新归类,但有些提要内容并无太大差异。《简目》和《初目》对研究《总目》类书类提要的基本面貌具有文献参考价值。第二章是以四库类书类提要文本为基础,对提要内容及体例展开分析。四库类书类提要呈现了四库馆臣对类书不同层面内容和价值的概括和论述。形式创新、体例精审和内容繁复的类书尤其受到馆臣的青睐,在提要中多予褒扬之词,这与类书之功用及清代学术之特点密不可分。作为《四库全书》中部帙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被馆臣归入存目,其个中原因值得探究。对于《永乐大典》,馆臣并未真正做到“菁华已采,糟粕可捐”,我们还需重新审视其学术价值。在类书类提要中,馆臣多次以“《艺文类聚》之例”与“《北堂书钞》《六帖》之体”来描述不同类书之体例。两种类书体例有其自身特点,馆臣更为推崇的是“《艺文类聚》之例”。第三章是对四库类书类提要学术价值的研究。四库馆臣撰写类书类提要时广征博引,将目录书、学术笔记、文集、诗话等典籍中对于类书的考证引用到提要中。在通过征引前代典籍时亦讲求一定方法,馆臣能对前人关于类书的识见加以引申、辨析,或作为补充及旁证。同时,四库类书类提要也有引书范围的局限性及讹误等问题。类书中不乏伪书,四库馆臣综合运用考察文本、对比它书等多种手段辨类书之伪托,以还原类书的本来面貌,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馆臣辨伪时存在误断,亦有证据不足或考辨有误等问题。此外,四库馆臣还辨析了类书之瑕疵,对一些经典类书、清初编纂的官修类书及“永乐大典本”类书呈现出不同的倾向。总之,我们需结合清代学术背景,客观、辩证地看待四库类书类提要之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