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互为参照,通过梳理文本中的友谊观念、婚恋伦理观念以及家庭观念中的矛盾冲突,旨在阐明该剧所隐含的早期现代英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伦理焦虑及其道德启示。所以本文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友谊伦理中的个体权利与利他道德观念的冲突。《威尼斯商人》中的巴萨尼奥和安东尼奥分别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贵族群体和新兴资产阶级商人群体,在经济社会变革时期他们分别展现了自己所在群体的生存伦理困境。他们二者的关系是建立在金钱与同性情感基础之上的互惠式的友谊,而这实际上隐含了两种社会伦理的较量。首先,它反映了利己主义与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的冲突。根据自私行为程度的界定,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的互惠式的友谊中存在着自私行为的道德性。其次,它反映了个体权利与基督教伦理的冲突。而异性倾向最终战胜了同性倾向,表明文艺复兴时期大众群体向基督教生育伦理的妥协。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爱情追求与伦理抉择。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描绘爱情追求很大程度上有着深厚的现实因素。剧中的男女经济状况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以获得丰厚资产为契机,巴萨尼奥对鲍西娅展开追求。女性集聚了大量的财富,而男性则不得不依附于资本相对集中的女性。男性失去了在两性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女性也极力争取她们在两性关系中的主动地位。戒指情节尤其反映出巴萨尼奥和鲍西娅对于信用和价值这两个概念评判的不同,而这也反映出功利的爱情追求与忠诚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第三部分详述父亲与子女之间亲情伦理的困惑与坚守。鲍西娅与杰西卡的人生选择都受到她们父亲的严苛限制,她们逐渐意识到作为一个有尊严、有主体精神的个体应极力摆脱封建父权家庭伦理的桎梏。随着子女的个体意识的觉醒,亲情伦理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鲍西娅对于父权制的反抗是在不违背父亲的意志的前提下,根据现实情况理性地做出抉择。相反,杰西卡对于父权制的反抗则是彻底的,她在选择逃离原生家庭的同时,也是对女儿应承担的家庭责任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