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埃及起始部狭窄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比较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症状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率、再闭塞率,以及新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以评价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风险及本文所用支架类型。   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期间,在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4例患者。其中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66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8例,上述患者均无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严重的出血倾向、严重的心肺肾疾病、无合适的血管入路或多发性大动脉炎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化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头CT/MRI和DSA检查,并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评估、NIHSS评分。术前5~7天口服拜阿斯匹林300 mg及波立维或泰嘉75mg,每日一次,根据狭窄的入路、长度及狭窄部位,选择品牌、直径、长度合适的支架,颈内动脉支架为Wallsten支架或Opetimed支架。保护伞均选用Ev3保护伞,支架放置后保证支架的残余狭窄率<20%,术后即刻查头CT、行NIHSS评分,术前、术中、术后尼莫地平维持静点、预防血管痉挛,术后口服拜阿斯匹林300mg、泰嘉75 mg和立普妥20 mg,每日一次,半年后停用泰嘉及立普妥。一年后拜阿司匹林改为100 mg每日一次,分别于术后1、3和6个月时复查血常规、凝血常规、生化全项、TCD(经颅多普勒)、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术后一年时行DSA或头颈CTA/MRA、头颅CT/MRI、记录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次数,进行NIHSS评分,并对相应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患者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治疗患者入院时的血压、血脂、血糖及平均年龄、吸烟、冠心病史相似,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颈内动脉支架治疗组支架术前平均狭窄(85.4±3.4)%,术后残留狭窄(10.5±2.4)%,平均NIHSS为(4.2±2.6)。术中6例出现迷走反射(9.0%)、7例出现一过性的脑缺血(10.6%)、1例术后一周出现脑出血(1.5%)、支架置入一年时1例闭塞(1.5%)、7例出现≥50%的再狭窄、2例发生过一过性脑缺血发作(3.O%)、2例出现脑梗塞(3.0%)、一年时的平均的HINSS为2.8。大脑中动脉支架治疗组术前平均狭窄率(83.2±2.5)%,术后残余狭窄率平均(9.5±1.4)%,NIHSS评分(3.8±2.6)%,术中3例出现因豆纹动脉闭塞导致脑梗死并发症(10.7%),无死亡、5例患者出现大脑中动脉痉挛,产生了脑缺血发作(17.86%)、支架置入术后一年时2例出现支架的闭塞(7.1%)、4例出现≥50%的再狭窄(14.2%)3例发生了一过性脑缺血发作(10.7%)、2例出现脑梗死(7.1%)、平均NIHSS评分为(2.7±1.6)%。可见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组在术中发生脑缺血及脑梗死的机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一年时,发生支架闭塞、再狭窄、脑缺血发作及脑梗塞的机率亦明显高于颈内动脉支架置入组。总体的NIHSS评分比较颈内动脉支架置入组优于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组。上述指标的对比支架置入大脑中动脉总体的疗效较颈内动脉支架置入的疗效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1.本组94例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较安全,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并发症高于颈内动脉。   2.大脑中动脉狭窄组1年内的闭塞率、再狭窄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支架置入组。   3.大脑中动脉组1年时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机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组。   4.两组患者支架置入1年时总体NIHSS评分无差异。
其他文献
回望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从市里的选拔,到省里的决选,最后再到全国的总决赛;我有幸在学校里脱颖而出到获得省里机电一体化中职的第一名,最后再到夺得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一路走来,感慨很多。    兴趣是成功的催化剂    蝴蝶的美丽来之不易,其实获奖并没有什么密决,我自己认为自身的能力加上努力就是我获胜的密决,而能力又是在后天不断培养起来的,所以获奖秘诀是平时要对这方面有特殊的爱好,愿意动手去尝试,不怕
期刊
背景和目的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是否发生浸润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作用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