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社会迈进21世纪之时,健康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而生活在湘西苗区苗族群众的寿命明显低于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汉族.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不能不说明苗族生活中存在某些影响人体生理、心理健康的因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内苗族主要聚居的3县市,18岁以上的870名苗、汉族农村居民生活等情况的调查材料为主要依据,简要地对湘西苗区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经济收入、消费方式、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社会文化、健身活动等诸要素进行考察,对影响人体健康的诸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其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民俗,为提高该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上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湘西苗族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原因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生活环境、经济状况、行为习惯以及对体育的认识和参与等诸因素整体作用的结果。湘西苗族农村居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发展低下,广大苗民仍然在温饱问题上苦苦挣扎,因此,在苗区还不可能开展广泛的健身活动。传统文化对生育观的影响是内在的、隐性的、深层次的,而不是一朝一夕能革除的。人口众多和不良的医疗卫生条件也不可能及时得到改善,都制约苗民的身体状况。丰富苗区的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注意改善自己的饮食和营养,改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有规律的生活是苗区苗族农村居民提高健康水平和改善自己身体状况的主要途径。由于苗区苗民所处的生产方式、生存环境、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不同,因而从事体育活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与朋友交往,消遣娱乐,参加比赛等方面。家务劳动是苗族农村居民闲暇时间的主要内容,占66. 7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是苗族农村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全民健身计划已实施5年多,仍有63. 09%的苗族农民从未听说过,这表明湘西苗区全民健身计划宣传的力度不够。为此本文提出了超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与提高苗族文化素质相结合;加强法制宣传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相结合:大力培养苗区体育社会指导员与强化该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等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