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毒素广泛分布在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中,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I类致癌物,可引起多种动物的肝癌发生。线粒体作为机体的“动力工厂”,历来是生物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线粒体内的抗氧化物包括低分子量的活性氧清除剂如谷胱甘肽(GSH)、催化降解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的酶如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这些抗氧化体系阻止体内自由基和活性氧的过度产生或抑制它们对线粒体内膜结构的损伤攻击。当机体出现黄曲霉毒素B1慢性中毒时,大量生成的自由基,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而亚硒酸钠和复方中药能明显改善黄曲霉毒素B1慢性中毒造成的肝脏损伤,显示了有益的抗损伤作用,但对这两种药物抗损伤机制尚不清楚,是否参与抗脂质过氧化,对线粒体的功能有何影响,目前少有报道。
本实验将10日龄120只实验肉鸡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0只,I组为对照组,II、Ⅲ、Ⅳ组口服黄曲霉毒素B10.2mg/Kg体重,其中第Ⅲ和Ⅳ组日粮分别添加硒2mg/Kg和复方中药20g/Kg。分别处理后于17、24、31、38日龄宰杀5只肉鸡,提取线粒体,检测肝线粒膜通透性的变化;测定肉鸡肝线粒体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 MDA)的含量;测定肉鸡肝线粒体复合体的活性;并采取38日龄的肝组织,经处理后观察肝线粒体超微结构。
结果表明:
1.在给药后各个时期,黄曲霉毒素B1能明显增加实验鸡肝线粒体膜通透性(P<0.05)。而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的复方中药与硒,都具有一定程度地减弱黄曲霉毒素B1诱导的肉鸡肝线粒体膜通透性的作用(P<0.05)。
2.在口服黄曲霉毒素B1后的各个时期,第II组肝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光甘肽S-转移酶、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III组和Ⅳ组肝线粒体MDA含量低于II组(P<0.05),SOD、T-AOC、CAT、GST、GR活性均高于II组(P<0.05)。而饲料中添加的硒和复方中药,则可明显减轻黄曲霉毒素诱导的自由基损伤。
3.在实验肉鸡口服黄曲霉毒素B1后的各个时期,第II组肝线粒体复合体I、复合体II、复合体Ⅳ和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与I、Ⅲ和Ⅳ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Ⅲ组与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黄曲霉毒素B1能显著降低线粒体复合体活性,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的复方中药与硒均能明显地拮抗黄曲霉毒素B1的毒害作用。
4.实验肉鸡肝线粒体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细胞核中出现高密度电子体,线粒体膜模糊,甚至可见长条形线粒体,胞浆内有吞饮空泡,肝细胞窦周隙增宽,胞浆出现电子密度极高的沉积体。
由此可知亚硒酸钠和复方中药通过不同的保护机制,实现对黄曲霉毒素B.慢性中毒时肉鸡肝线粒体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