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功能材料要实现方便的应用,大都需要实现器件化,一般要求以固态形式出现。研究有机材料在凝聚态的光物理现象,不仅有助于了解所发生的内在机制,而且能够指导有机材料的进一步改性及应用。本论文分别利用非掺杂有机发光层自身的蓝光及其与相邻电荷传输层界面之间形成的电致激基复合物的长波长发光制备了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以及利用有机材料在压力作用下分子构象发生变化进而伴随发光性质发生变化的特点相应制备了发光超高压力传感器。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本论文在四苯基乙烯的基础上利用溴代反应和铃木耦合反应合成了两种蓝光材料四溴四苯基乙烯和三溴苯基乙烯联苯,并将它们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发现当选用合适的空穴传输层(TAPC)和电子传输层(TmPyPB)时,有机发光二极管会在器件界面处形成新的长波长发光,而且会和激子自身的蓝光复合形成覆盖整个发光区域的白光。研究表明,这些器件界面处新出现的长波长发光是发光层与相邻的空穴或电子传输层之间形成的电致激基复合物发光。我们通过调整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得到了色度纯正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色度坐标可达(0.32,0.33)。2.通过合成两种新型化合物2,2’-([9,9’-双蒽]-10,10-二基双(甲亚甲基))二甲腈(DAAD)和10,10’-双(苯基磺酰基)-9,9’-双蒽(PAAP),研究了他们的基本光物理性质。进而将他们分散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中,研究了它们在高压下的光物理性质。DAAD薄膜体系随着压力的增加,光谱逐渐红移,在可检测范围内光谱共计移动了140 nm,在此过程中荧光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外载压力的增大,先是两个蒽环之间的二面角不断减小至50°左右,接着氰基和蒽环之间的二面角不断减小,这种不同阶段性的分子构象变化引起了相应分子发光性质不同趋势的改变。其最大激发波长与压力呈现线性关系,最大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9955,灵敏度达到0.11 Gpa/nm;而PAAP体系随着压力的逐渐增大,荧光光谱红移了共计约150 nm,期间荧光强度呈现单一的下降趋势,整个过程中荧光强度下降了约38倍。荧光照片显示,在不同压力下DAAD和PAAP薄膜体系均呈现出不同的发光颜色变化。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材料体系对超高压力的传感具有测量范围大、可肉眼观察的优点,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