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莺歌海盆在渐新世-中新世(32Ma~5.5Ma)沿红河断裂带经历了左旋走滑运动,走滑距离约为200km-400km,此阶段内莺歌海盆地经历了先期快速走滑,后期逐渐停止并发生了反转的过程,形成了一些北西-南东向雁列式排列的断层,并在临高凸起和河内坳陷发育了反转构造。其形成的断裂体系成为了盆地早期油气运聚的主要通道,并直接控制了盆地现今构造的基本样式。由于对莺歌海盆地红河断裂带左旋走滑形成的断裂体系研究较少,盆地新生代沉积的巨厚地层以及底辟带造成的模糊区,导致左旋走滑形成的断裂体系不能精准识别,盆地早期油气运聚通道不清,规律不明,严重影响了盆地成藏模式的研究和现今油气勘探的进展。本文以莺歌海盆地红河断裂带左旋走滑作用为例,根据盆地演化发育特征及相似性原理设置了两大剪切构造物理模型:经典吕德尔剪切左转走滑模型和弥散性剪切左转走滑模型。其次再根据地层岩性特征,分别设置均值石英砂、玻璃珠-石英砂、玻璃珠-石英砂-硅胶三组实验地层条件,通过拍照、PIV、剖面切片等方式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最后结合地震资料对实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正演红河断裂带在莺歌海盆地左旋走滑形成的断裂体系。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实验条件下,均值石英砂模型形成少量的走滑断层,其冲起构造明显,沿走滑方向与基底断层大角度相交,沿两侧发育较远;玻璃珠-石英砂模型形成的走滑断层较多,冲起构造较明显,沿走滑剪切方向与基底断层小角度相交,沿两侧发育较近;玻璃珠-石英砂-硅胶模型形成大量的走滑断层,冲起构造不明显,沿走滑剪切方向与基底断层极小角度相交。同时研究发现经典吕德尔剪切左旋走滑模型应变带集中,其形成的走滑断层,主要沿走滑基底断层两侧呈雁列式分布,以R型断层为主,断层成高角度直立状,往下与基底断层相交,且构成典型的花状构造,走滑内侧形成的断层其倾角较小与基底断层的距离较大;弥散性剪切模型,其形成的走滑断裂体系,主要以R型走滑断层沿基底断裂两侧雁列式分布,内侧形成的走滑断层互相串连贯穿整个模型,形成一条大型的冲起断层,走滑形成的断层往下延伸至弥散性带内,并未与基底断层相交,它们构成了典型的花状构造,走滑内侧形成的断层倾角更小,与基底断层的距离更大。歌海盆地红河断裂带左旋走滑形成的断裂体系是在剪切模式和地层模型两种参数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剪切模型控制了走滑断层形态分布的特征,地层模型控制了走滑断层规模数量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对盆地成藏有着不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