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金融经济体制改革的尚未完成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滞后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严重不足,“麦克米伦缺口”的市场失灵表现在中小企业的债务性资本融资与权益性资本融资的双重渠道障碍,在世界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威胁相关企业继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引发政府及相关各阶层的普遍高度关注。
尽管中小企业构建了税收与国民经济的主体,其所占据的金融资源尚不足20[%],实际金融供给与中小企业的作用贡献严重不成比例,融资困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的四大国有控股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仍旧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因为中小企业的信誉制度建立尚不完善,相关信贷风险较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大,且不存在成本节约优势——银行对大企业的贷款运作费约为总贷款额的 0.3%~0.5%,而中小企业贷款的各种管理费用却高达 2.5%~2.8%,有的甚至更高) ;政府受多年计划经济与传统观念的影响更多关注规模上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缺乏适宜的金融政策支持;中小型企业的相关管理不规范与缺乏完备的财务制度对担保的建立与贷款的发放形成相关阻滞影响。统计调查表明,我国银行贷款总规模的85%以上贷给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获得性贷款数额低于15%(其中个体、私营企业等中小企业基本无银行贷款,筹资渠道主要是高息社会资金)。 约占1/3的中小企业为获得相关机构贷款采用信用担保形式,办理信用担保手续期间的相关手续费与担保费大大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少数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亦面临贷款成本较高的困境,且其贷款额度小,周期短,手续繁杂。
本文在已论证的合理的融资组合策略与企业经营业绩的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前提下,充分考虑不同融资方式及相关约素条件下(企业融资成本、企业规模、企业融资信用等级等问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与风险变化,并相关模型数字化实证分析,系统论证中小企业并非单一最优化的融资组合策略,即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最优化融资组合策略。通过引进剩余收益和剩余控制权的相关定理,分析中小企业家效益最优化。从而使剩余收益损失和控制权效用损失之和最小,达到享有剩余收益和控制权效用之和的最大。在继承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信贷现状与研究相关制度政策的基础下,运用经济学与财务会计学原理量化分析资产的组合融资成本及相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