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干部选拔制度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它以“公平、民主、竞争、择优”作为核心价值导向,逐渐成为我国干部选拔制度中的主体性制度之一。本文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研究框架,分别从制度背景分析、制度变迁分析、制度效能分析以及制度创新分析四个维度探讨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在制度背景分析中,本文介绍了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展开具体论述。一方面,干部离退休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一般干部考录制度以及考任分离模式为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另一方面,经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的发展又为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制度变迁分析部分,本文分析了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运行机制,并从路径依赖性和关键性支节点两个角度展开论述。一方而分析了我国历史上的干部选任制度对其产生的惯性影响。同时,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由于其自身的自我强化机制而使得其不断得到巩固发展。另一方面分析了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存在的不足及有待完善之处。在制度效能分析部分,本文分析了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与行为的互动模式,并从公选制影响政治行动者的理性与偏好,政治行动者的理性又推动公选制的发展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制度对于个体的影响体现在其所具有的溢出效应以及它是减少政治成本的理性选择上。与此同时,政治行动者,包括参与公选的领导干部、组织公选的专职人员以及监督公选的广大群众,也会对公选制度产生影响。在制度创新分析部分,本文分析了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并从常态化以及科学化两个角度展开论述。一方面,比较了公选制与荐举委任制以及选任制间的异同,以及同为采取考试的方式选拔干部的公选制与竞争上岗制的异同。另一方面,针对制度变迁分析中提到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不足,给予解决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