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毒素相互作用导致大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损伤,胞质中出现含有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路易小体(lewybody),进而导致DA神经元异常变性、缺失,脑内DA水平降低的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PD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的研究表明,PD的发病涉及到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蛋白质稳态紊乱、内质网应激、自噬等多种机制。PD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脑内DA水平降低引起的,所以临床上主要以提升患者脑部DA水平为主要治疗手段,迄今为止,口服左旋多巴胺依然是多数患者的治疗手段,但是补充的外源性DA在患者体内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不受机体调节,容易引起副作用,不利于患者的生活及后续治疗。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手段十分必要。中医药在中国历经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对于常见的疾病都有相当的认识,其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的理念也符合PD目前的治疗需求,借助中医药理论在传统药物中寻找治疗药物有很大的优势。P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静止性震颤、反应迟钝、僵硬和扭曲姿势等,与颤证的临床表现相符,临床上中医也将PD作为颤证进行治疗。中医认为PD的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治疗也以补肝肾,调气血,兼以化痰止痉为主。鹿茸是中国的传统中药材,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健骨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鹿茸多肽具有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体内ROS清除效率的能力,还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分化。本研究旨在应用鱼藤酮诱导SH-SY5Y细胞模拟PD患者脑部DA神经元的损伤,观察鹿茸多肽对SH-SY5Y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对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用0.5μM的鱼藤酮作用于SH-SY5Y细胞建立PD体外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鹿茸多肽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各组细胞经过鱼藤酮造模及鹿茸多肽干预后,用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活性,观察鹿茸多肽对于PD模型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用HE染色法观察鹿茸多肽对于PD模型细胞形态的影响;用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123)染色法检测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观察鹿茸多肽对PD模型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用DCFH-DA染色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簇(ROS)含量,观察鹿茸多肽对PD模型中氧化应激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中α-syn、Akt及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鹿茸多肽对PD模型中Akt/mTOR信号通路及α-sy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细胞数目减少、触角结构变钝,形态变圆,胞质内可见嗜酸性路易小体。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鹿茸多肽高、中、低剂量组中细胞形态并无明显差异,但是胞质中路易小体较少;罗丹明123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鹿茸多肽高、中、低剂量组中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有所提高(P<0.05);DCFH-DA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鹿茸多肽高、中、低剂量组的活性氧(ROS)含量均下降(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α-syn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鹿茸多肽高、中剂量组中α-syn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Akt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鹿茸多肽高、中剂量组中Akt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mTOR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鹿茸多肽高剂量组中mTOR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鹿茸多肽可能是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α-syn的降解,从而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