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且有逐年增多和年轻化的趋势。根治性手术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但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前高效识别预后不良患者将有望改善其预后。全身炎症反应、营养不良和高凝状态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但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仍不明确。术前血中性粒细胞/白蛋白比值(neutrophil-to-albumin ratio,NAR)和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to-albumin ratio,FAR)结合了患者炎症反应、营养和凝血状态三者间的联系,可能是有效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NAR和FAR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并建立新的生存预测模型,为结直肠癌的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方法:我们收集267例确诊为结直肠癌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通过电话随访或查阅病历获取随访资料。使用X-tile软件计算术前NAR和FAR的最佳截点。采用Pearsonχ~2法分析术前NAR和FAR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术前NAR和FAR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采用R软件和R包?rms?进行列线图(nomogram)模型的构建,其中新模型根据Cox分析结果纳入了神经束侵犯、癌结节、TNM分期、术前NAR和术前FAR等因素。结果:1.术前NAR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位置、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术前FAR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最大肿瘤直径、T分期、M分期、TNM分期、术前CEA水平、术前CA19-9水平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术前NAR水平与术前FAR水平呈正相关(r=0.564,P<0.001)。2.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低NAR组,术前高NAR组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5年OS,0.416 vs 0.632,P<0.001);术前高FAR组患者的预后较低FAR组更差(5年OS,0.368 vs 0.638,P<0.001);此外,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经束侵犯、癌结节、TNM分期、术前NAR水平和术前FAR水平均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3.术前高NAR、高FAR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相较于低NAR组,术前高NAR组患者术后预后不良风险增加1.915倍(风险比(HR):1.915;95%置信区间(CI):1.175-3.122;P=0.009);术前高FAR组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风险是低FAR组的2.421倍(HR:2.421;95%CI:1.463-4.006;P=0.001)。4.根据术前FAR、NAR水平的高低评分分为三组,即0分组(NAR≤0.15且FAR≤0.13),1分组(NAR>0.15或FAR>0.13),2分组(NAR>0.15且FAR>0.13)。1分组的患者术后出现预后不良风险是0分组的2.147倍(HR:2.147;CI95%:1.288-3.578;P=0.003);而2分组患者术后出现预后不良风险是0分组的4.376倍(HR:4.376;CI 95%:2.640-7.253;P<0.001)。结果提示评分分组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分数越高,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越差。5.基于上述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我们纳入了包括性别、神经束侵犯、癌结节、TNM分期、术前NAR和术前FAR等独立预后因素,构造了一个新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校准曲线分析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预测精度(C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0.82)。此外,我们发现新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1、3、5年生存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2、0.87、0.86),且新建立的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AUC=0.86)优于单纯TNM分期模型(AUC=0.77)和单个指标结合TNM分期的列线图模型(AUC=0.83/0.84)(P<0.001)。结论:(1)术前NAR和术前FAR呈正相关,术前高NAR或术前高FAR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潜在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生物标志物。(2)术前NAR和术前FAR两者联合较单一指标能更准确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提示对于术前存在严重炎症、营养不良和高凝状态的患者,术后应强调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3)TNM分期联合术前NAR、FAR较TNM分期能更准确预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