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黄芩属草本植物,药用其根,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止血安胎功效。AM真菌是生物界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类共生真菌,能够促进植物生根,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网状球囊霉(Glomus reticulatum)是黄芩根围生长的一种优势种,能与黄芩根系形成典型的丛枝结构。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培养基质、中间载体和孢子接种量等因素对网状球囊霉生长的影响;进一步选取最佳培养基质、孢子接种量栽植黄芩,研究黄芩生长状况。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宿主植物对网状球囊霉繁殖有显著影响。3种宿主植物均能与网状球囊霉形成良好共生关系。但不同宿主植物间,网状球囊霉的孢子密度、SDH活性、菌根定殖率及球囊霉素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以黑麦草为宿主的孢子密度、SDH活性、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宿主植物,说明繁殖网状球囊霉的最佳宿主是黑麦草;以三叶草为宿主的球囊霉素含量高于其他两个处理,说明三叶草更有利于AM真菌产生球囊霉素。2.培养基质对网状球囊霉孢子繁殖量、菌丝量、定殖率均有影响。3种基质中,以土壤、沙、草炭、陶粒比例为2:2:1:2的混合基质为培养基质时,宿主植物生物量及AM真菌相关指标均高于其他基质。说明网状球囊霉最佳培养基质是土壤、沙、草炭、陶粒比例为2:2:1:2。3.接种量不同对宿主植物及AM真菌均有影响。在接种10、30、50个孢子研究基础上,增加了40、70、100个孢子接种水平。随接种量增加,AM真菌孢子密度、定殖率、球囊霉素含量及植物生物量均提高,但接种量为70和100个孢子时,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说明接种量达到一定水平,对AM真菌繁殖的影响趋于稳定。本试验中,繁殖网状球囊霉的最佳接种量为70个孢子/0.75g基质。4.AM真菌能与黄芩根部形成典型的丛枝结构,AM真菌能提高黄芩光合速率,从而提高黄芩生物量及药效。接种量不同对黄芩生长影响不同,随接种量增加,黄芩药用成分及生物量显著提高。当接种量为100个孢子时,黄芩AM真菌定殖率及孢子密度达到最大值,但与接种量为70个孢子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接种量为100个孢子的处理黄芩生物量、营养成分含量及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接种量为40和70个孢子的处理。说明黄芩生长的最佳接种量为每盆100个孢子,黄芩苷含量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综合试验结果可知,安国黄芩AM真菌优势种-网状球囊霉扩繁的最佳宿主植物为黑麦草,最佳培养基质是沙、壤土、草炭、陶粒体积比为2:2:1:2的基质,最适接种量为70个孢子/0.75g基质。黄芩在以基质为0.75kg的情况下,每盆接种100个孢子为最佳接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