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基于“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下出生人口的变化情况,测算产科床位和妇幼卫生人力(产/儿科医生和妇幼保健人员)资源配置需求,结合资源配置现状,提出我国2016-2020年产科床位和妇幼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相关建议。研究内容一是探讨实施新生育政策后,我国及不同地区、各省(区、市)2016-2020年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二是梳理产科床位和妇幼卫生人力总量、分布和构成等情况,并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测算全国、不同地区以及各省(区、市)2016-2020年产科床位和妇幼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需求和缺口。四是提出2016-2020年我国产科床位和妇幼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相关建议。研究方法人口预测方面,通过自回归分析法和2014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提出的新生育政策下人口测算方法进行测算。产科床位、儿科医生和妇幼保健人员需求采用卫生服务需求法进行测算,并依据资源现状,测算缺口和供需比。产科医生则依据每10张产科床位需要配置6名产科医生进行测算。资料收集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通过检索数据库、网络信息及相关书籍,梳理新生育政策影响、资源配置基本方法和理论,收集相关指标;通过专家咨询对出生人口变化、资源配置测算方法的筛选、部分变量数据的确定以及新生育政策下产科床位和妇幼卫生人力的规划等征询意见。研究结果1.新生育政策下,未来五年期间2018年出现出生人口高峰,位于21406878~22805006之间。2016-2020年产科床位最多可缺73478~99004张(供需比0.76-0.81),中部地区需再配置的产科床位数最多,其次为东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主要体现为产科床位的绝对值不足,而东部主要显示为部分地区优质资源短缺(结构性短缺)。2.依据产科床位缺口相应配置产科医生,2016-2020年我国需要配置44087~59402名产科医生,其中中部地区需要配置的产科医生数较多。儿科医生最大缺口195059~198287(供需比0.36-0.37),东、中、西部地区的儿科医生数量缺口差别不大,但东部供需比相对较大,而中部和西部供需比接近。妇幼保健人员最大缺口62576~65185人,供需比0.44-0.47。结论与既往研究相比,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产科床位资源配置总量不足,分布不够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率低,难以满足新生育政策下的人群需求。就缺口数量而言,中部地区高于东部,西部缺口最小;就供需比来看,东部地区高于西部,中部最低。妇幼卫生人力数量难以满足服务需求,尤其是儿科医生缺口约20万,数量严重不足,分布不够均衡,中、西部供需比小于东部,质量有待提高。建议一是合理配置产科床位与妇幼卫生人力资源,满足服务需求。为应对出生人口高峰,2016-2020年需配置73478~99004张产科床位、44087~59402名产科医生、195059~198287名儿科医生和62576-65185名妇幼保健人员。配置的产科床位及妇幼卫生人力资源应该向城市地区倾斜,尤其要向中部以及东部部分资源相对不足的地方倾斜。同时要考虑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流动人口因素,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二是提高基层产科床位及妇幼卫生人力资源质量,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产科床位医务人员、设备的配置,加强妇幼卫生人力培训。三是调整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完善分级诊疗机制,促进有序就医,鼓励就近产检和分娩,缓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产科接诊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