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微晶白云母制备多孔吸声材料试验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zb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川西微晶白云母粉体为原料,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制备出具有较高孔隙率和良好吸声性能的多孔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试验机、驻波管吸声系数测试仪等对多孔吸声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微晶白云母粉体粒径、煅烧温度及添加剂对多孔吸声材料孔结构、抗压强度、孔隙率及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晶白云母的粒径和煅烧温度对多孔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影响。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多孔样品的孔隙率呈现先增大后减低的趋势,抗压强度则呈相反趋势。微晶白云母制备多孔吸声材料的最佳粒径为600目,最佳煅烧温度为1250℃,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最大吸声系数为0.50。(2)向实验原料中添加造孔剂可以改善多孔吸声材料的孔结构和性能,而造孔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多孔吸声材料孔结构、抗压强度、孔隙率及吸声性能有显著影响。以600目微晶白云母为原料,采用尿素和淀粉作为造孔剂制备多孔吸声材料,在1210℃~126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和造孔剂添加量的增加,多孔样品的孔隙率逐渐增大,抗压强度逐渐降低,添加尿素造孔剂的样品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尿素造孔剂的最佳添加量为25%,在煅烧温度为1250℃时制备的样品孔结构较好,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最大吸声系数为0.62。而添加淀粉造孔剂的样品吸声系数较小,吸声性能较差。(3)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硫酸钙为发泡剂,采用发泡法制备多孔吸声材料。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多孔样品的孔径和孔隙率先增大后减小,抗压强度先降低后升高;随着发泡剂添加量的增加,多孔样品的孔径和孔隙率逐渐增大,抗压强度逐渐降低。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硫酸钙发泡剂制备多孔吸声材料的最佳煅烧温度为1250℃,发泡剂最佳添加量为5%。当煅烧温度为1250℃时,样品孔隙分布均匀且数量较多,添加5%十二烷基硫酸钠或硫酸钙的样品孔隙率均在80%以上,最大孔隙率分别为86.36%和84.42%。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样品的吸声系数在低频区域(100Hz-1600Hz)变化较大,而在高频区域(1600Hz-6300Hz)内具有较宽的吸声频带,制得的多孔材料具有较好的吸声性能,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硫酸钙发泡剂样品的最大吸声系数分别为0.56、0.85。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通过对JT800/630型矿用提升绞车的制动力矩进行计算和分析,列举了该型绞车上下出绳提放重载四种工况,进一步对绞车存在的制动安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Based on the
过量的钴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沼泽红假单胞菌属于光合细菌紫色非硫菌群红假单胞属,来源丰富,培养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以及对重金属具有极强的耐受能力和富集能力。因此,研究该菌对重金属钴的富集条件及富集机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意义。本实验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对钴离子富集条件,并采用蛋白组学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该菌株在富集钴过程中蛋白质的表达变化,以及对某些相关的蛋白质的功能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