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毕业生数量每年增长,由2001年的115万人到2011年的643万人,年均增长超过45%。但是,我国为毕业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却并没有以同样的速度增加,社会上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超过80%。越来越多的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在高校学费日益昂贵的情况下造成了学历贬值的迹象,使农村学生产生“上学无用论”的观点,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但是,在21世纪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化的大背景下,受过高层次教育的失业者数量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拥有各方面专业技能的人才群体,对于求职的态度不能仅仅依赖等、靠、要的思想。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指出:毕业生将不仅是求职者,而应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我国开始产生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浪潮。虽然我国高校和政府不乏鼓励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但是成效甚微。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不足百分之一,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高校毕业生的10%—25%的高创业率,我国大学生创业仍有很大的差距及发展空间。辽宁省作为教育大省,自2008年以来,每年毕业生人数超过20万人,加之辽宁省国有经济比重偏大,毕业生就业问题异常严峻。自2003年开始,辽宁省开始制定各项政策,大力促进毕业生创业,以期能通过借助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来带动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然而,同我国总体结果一样,辽宁省大学生创业的人数相比毕业人数来说并没有显著增长。从2003年到2010年底,辽宁省累计创业人数6300余人,相对于累计毕业生119万人,大学生创业率不足0.53%,远低于我国总体水平。同时,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下,辽宁发展沿海经济带的战略规划又迫切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入。因此,为了吸引人才向辽宁省流入,分析以往各项政策的优缺点、寻找阻碍辽宁大学生创业积极性的因素、制定真正符合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政策,成为当务之急。虽然目前针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情况的研究越来越多,然而大部分研究是站在政府和高校的角度进行,目的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降低社会失业率。这些研究以及政府实施政策的目的性明确、功利性强,但是却没有得到大学毕业生的认可。同时,本文通过对几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调查的结果分析,发现在制定政策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群体——往届大学毕业生。因为调查中发现,虽然目前有创业想法的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其创业活动真正付诸实践是在毕业1—3年以后,而鼓励政策覆盖时间绝大部分只有1—2年,导致创业的大学生很少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优惠。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政策失效的原因,并提出政策重点须向往届毕业生倾斜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