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但四十年后的今天遇到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产能低下、创新不足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出路在改革,而改革的目标是找到一套适合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自贸区对标国际先进经贸体制的本质就是以开放倒逼改革,短短5年间,自贸区由上海拓展到“1+3+7+1”共计12个自贸区在沿海和内陆齐头并进的战略布局。自贸区相关政策繁多,涉及投资管理、金融开放、贸易便利化、行政职能转变、财政税收等多个方面,了解这些政策的混合效应对企业创新的真实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首先对中国最早的四大贸易区政策分类总结,梳理出可能与企业创新相关的政策,做出自贸区的设立可能会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的基本假设。接着结合现有理论与相关研究,提出可能对政策作用有影响的企业融资能力、企业税收负担、产业集群程度三个因素。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以226家上海市上市公司2011-2017年间的数据为基础,将自贸区的建立视为“准自然实验”,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前测跟后测检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实证结果显示,自贸区的设立对企业创新有2到3个百分点的促进作用,并且该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该政策对那些初始融资能力差、产业分散的企业影响效果更为显著,与企业税收负担无关,证明了自贸区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同时打造区内重点产业的目标初步实现,而不是简单的保税区升级版。最后对其他因素的分析表明自贸区通过加大企业产出规模、鼓励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等也对企业创新发展产生了影响。针对上述结论,我们认为前期的自贸区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未来还需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严控金融风险、促进产业融合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区内企业健康发展,鼓励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