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工况范围电推进空心阴极寿命优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mmmmmmmmmmmm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力在大范围内可调的电推进系统成为近年来空间电推进技术的研究热点。对于为离子推进器和霍尔推进器提供电子的空心阴极需求随之进一步提升。本文针对空心阴极在变工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在大范围内改变放电电流对传统定电流空心阴极放电特性和腐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电电流在大范围变化时,空心阴极放电电压上升。发射体温度随放电电流增加而增加。放电电流低于设计电流时,发射体温度降幅增大。空心阴极羽流区的氙离子能量和数量随放电电流增加而增加。另外,采用高速成像技术研究了空心阴极等离子体形貌在启动过程中的演化。采用增加启动阶段空心阴极内气压方式降低空心阴极材料在启动过程的腐蚀速率。在一万次循环启动实验中,空心阴极放电特性基本保持不变,仅在节流孔板和发射体出口发生轻微腐蚀。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结合碰撞-辐射模型研究了放电电流对空心阴极材料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射体材料损耗速率在大放电电流下加速增大。其次,对空心阴极在大范围变供气流量条件下的放电特性和腐蚀特性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增加供气流量可以优化空心阴极放电特性。但供气流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其优化效果放缓。针对空心阴极痕量腐蚀产物测量难点,搭建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平台。质谱结果显示,氙气流量从4 sccm增加到8 sccm后,发射体、触持极板和节流孔板的腐蚀速率下降1-2个数量级。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蒸发是发射体材料损耗的主要因素,节流孔板的腐蚀速率则受高温蒸发和高能离子轰击共同作用。再次,研究宽工况范围空心阴极局部过热和材料腐蚀加速问题的产生机理。通过建立数值模型获得难以直接测量的空心阴极内部参数。发现大放电电流下局部过热是限制空心阴极放电电流范围的直接原因,等离子体空间分布随工况变化是根本原因。等离子体的空间分布决定了其热沉积分布和对空心阴极零件的轰击效果。现有空心阴极结构是针对定工况设计的,其与宽工况范围需求的矛盾在于流经节流孔的电流密度随放电电流同步变化。据此,讨论了宽放电电流范围空心阴极应具备的两个基本特性:更均匀的发射体温度分布和自适应的节流孔区电流密度。最后,提出节流孔板内置空心阴极设想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和电流自适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节流孔板内置空心阴极的放电特性得到优化。节流孔板内置可以平缓发射体温度梯度,降低空心阴极工作温度。节流孔板外侧发射体可以分担部分电子发射任务,其电子发射比例随放电电流增加而上升。腐蚀模拟结果显示,节流孔板内置可以降低其稳态工作的腐蚀速率。新结构空心阴极放电性能在一万次循环击穿、启动实验期间稳定。实验结束后,发射体材料无肉眼可见形变,节流孔板腐蚀速率也满足上万次启动寿命需求。
其他文献
单斜型磷酸钒锂(α-Li3V2(PO4)3)材料的结构稳定,电化学反应平台电压和理论容量高,安全性好,是具有前景的高性能正极材料。然而,伴随着聚阴离子(PO4)n带来的结构稳定优势,电子电导率低以及在3.0-4.8V电压窗口的循环过程中不可逆电化学过程等问题影响其进一步的应用。目前,关于磷酸钒锂材料的研究存在不够深入、缺乏机理认识的情况,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构效关联。本论文以单斜型磷酸钒锂作为研究对象
超润湿表面在自清洁、抗污、防雾等方面具有重大应用价值,随着实际需求的多样化,近年来,超润湿表面的研究逐渐由单一超润湿性/单一功能向多重超润湿性/多功能发展,其中同时对油和水体现出截然不同超润湿性的表面被称为选择超润湿表面,由于这类表面可以对油水混合物实现高速、低能耗的分离,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选择超润湿表面主要分为超疏水/超亲油表面、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表面、超疏油/超亲水表面和刺激响
溴代阻燃剂(BFRs)具有毒性、生物累积性和难降解性,大气BFRs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越来越受到学者们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当前已有许多学者对BFRs在大气中的气相和颗粒相的分配行为、气态和颗粒态BFRs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颗粒态BFRs的在大气中并非均一分布,各粒径区间颗粒态BFRs与气态BFRs的分配规律也各有差异,导致不同粒径区间BFRs对人健康产生了不同的危害。现有
风荷载及风致响应是高柔、大跨等风敏感结构安全性和使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风荷载的获取手段主要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然而,实际工程结构表面的风压分布通常较为复杂,基于有限个测量点和测量位置的风压信息无法得到完整的风压分布。相较于风压测量,结构响应的测量技术较为成熟且测量精度较高,利用结构响应反演未知风荷载的间接测量方法具有工程实际意义。风荷载反演要求结构参数已知,但是建筑结构在服役过程中会产生材料
Ti/Al异种材料焊接结构以其钛合金耐高温、铝合金易成形等结构功能化和结构轻量化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迫切需求。新一代大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大推力液体运载火箭发动机等急需突破中厚Ti/Al结构可靠焊接难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围绕Ti/Al异种材料激光熔钎焊的界面理论、组织性能调控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采用激光热导焊的方法解决1~2mm厚的薄板连接问题。为解决中厚板激光
深入理解撞击作用下含能材料中热点的形成及演化机制是提高含能材料性能和安全性的基础。然而,由于撞击诱导形成的热点具有温升速率快、持续时间短、空间尺寸小且为单次事件等特点,导致其原位实时诊断非常困难,需要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的非接触式高速测温技术。荧光测温技术能够克服辐射和拉曼测温技术在中低温区(<1000 K)测量信号弱的问题,可用于诊断该温区的热瞬态事件,但目前报道的绝大多数热敏荧光探针的弛豫寿命在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包括Framinham心脏研究在内的多项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风险因素密切相关。我国医疗现状面临着多重挑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患者医疗知识缺乏、医生看病压力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医疗行业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智能问诊等一批试探性的应用已经证明了信息技术可以在医疗领域发光发热,这在今年的抗击新冠疫情中得到有效验证。信息挖掘、信息推荐等技术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ana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PLIF)是一种可以实现流场浓度分布测量的激光光谱测量技术,该技术凭借其优异的示踪粒子跟随性、多组分同步测量等优势,可以应用于飞行器外流场结构可视化和发动机内流场当量比测量。然而,目前的PLIF技术难以实现流场结构动态变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而用于测量当量比分布的双示踪剂PLIF技术由于缺少示踪剂相互影响规律
捷联航姿系统在进入正常工作模式前必须要进行初始对准,以获得初始姿态基准,因此初始对准过程的对准速度和精度将直接决定捷联航姿系统的启动时间和姿态测量精度。然而,传统初始对准方法在进行对准时依赖外部设备提供纬度信息。针对卫星信号失锁、拒止及水下等无法接收定位信号的复杂环境,传统初始对准方法将无法开展初始对准工作,因此亟需开展无纬度初始对准方法研究。目前,关于无纬度条件下初始对准研究还不成熟,角运动和线
传统数控系统的完全集成化结构和单机化工作样式已经成为制约数控系统顺应工业4.0时代发展的瓶颈问题所在。虽然当前有多个旨在打破完全集成化结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原型,但它们的开放程度受到组件技术的固有缺陷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且其开放化结构仍然是基于单机化工作样式的。今天,云平台和因特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打破单机化工作样式创造了条件,使得将数控软件移植到云端并通过因特网同时控制现场端的多台设备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