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硅雪崩光电探测器的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ba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外光电探测器在科学分析,工业系统,火灾预警、量子信息技术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对高灵敏度,低成本的紫外光电探测器提出了迫切需求。本论文以提高硅光电探测器在紫外波段中的光谱响应为目标,提出利用雪崩光电探测器盖革模式下高增益这一特点,最终研制出200nm的入射光下响应度达到107A/W,261nm的入射光下增益达到107的高灵敏紫外硅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解决在200nm~280nm的波长下,Si的吸收长度仅在3~5nm左右,使用于可见光图像传感器的传统硅光电二极管的光响应相对较低。而且Si/SiO2界面态密度高,使紫外光在通过界面态时发生表面非辐射复合,降低了紫外光的响应。为此,提出采用雪崩光电探测器结构,雪崩区陡峭的电场分布使光生载流子快速分离并远离表面,并利用盖革模式下雪崩探测器高增益的特点,提升探测器在紫外的光谱响应。本文基于pn结,制备出同面硅雪崩光电探测器。测试结果表明,探测器在盖革模式下,响应度在200nm达到2.97×107A/W,频率响应在850nm达到1.4GHz。为高灵敏硅紫外单光子探测器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2、为了降低紫外光在经过高浓度掺杂区发生的非辐射复合,提出采用叉指结构,借助指之间低掺杂区域的紫外光吸收,减小器件高浓度区注入比例,增加载流子收集路径,制备出同面叉指雪崩光电探测器。测试结果表明,盖革模式下,200nm响应度达5.44×105A/W。响应度比上一结构低的原因是指之间电场较低,载流子收集效率低。叉指的方式为降低探测器高浓度区非辐射复合,提升紫外光响应提供可能。3、为了避免探测器发生边缘击穿,同时器件尺寸也进一步减小,提出采用虚拟保护环。为此制备出两种同面雪崩光电探测器,分别是采用虚拟保护环结构和注入型保护环结构,验证虚拟保护环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两种保护环结构的测试曲线基本一致。虚拟保护环结构为进一步减小器件尺寸,提高器件占空比,阵列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方法。
其他文献
框架是前端开发的重要工具,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一款合适的框架可以降低耦合,提高工作效率。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前端框架,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开发前端应用。该框架的运行核心以组件机制作为基础,采用MVVM双向绑定模型,用户可使用TypeScript语言进行开发并进行静态类型检查。框架提供了组件视图层的实现、视图模型层以及模型层的实现架构。视图层提供了组件模板开发、编译和渲染功能。开发过程采用标签语法编写组件
随着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技术的发展,各种具有感知和计算能力的智能设备急剧增加,这促进了群智感知的极大发展,其中群智感知中的智能设备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提供算力来完成平台交付的感知任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可能会泄露自已的敏感信息,受于保护隐私的意图,导致参与者参与感知任务的积极性降低,从而严重降低了平台的效用。另外,群智感知网络中参与者和终端的多样性,因此设
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空前发展和快速普及,智能手机(以下简称手机)等移动终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人们的生活,记录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手机应用软件(APP)中存储了大量用户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成为了当下数据分析研究的热点。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多源APP的用户行为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掌握用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喜好等。本文选择用户日常生活使用频次高的四款手机APP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