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工作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均逐渐转移到了创新驱动发展上。金融和科技的协调互动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保持高质量增长的强力助推器。科技金融作为一种将技术资源与金融市场资源融合起来的综合体系,逐步成为了为我国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服务和资金支持的主要动力。现阶段,我国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其中,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工作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均逐渐转移到了创新驱动发展上。金融和科技的协调互动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保持高质量增长的强力助推器。科技金融作为一种将技术资源与金融市场资源融合起来的综合体系,逐步成为了为我国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服务和资金支持的主要动力。现阶段,我国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其中,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缺乏资金支持问题是我们目前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对文章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通过对作用机理和发展现状的总结夯实了全文的理论基础;其次,文章依据综合分析法建立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计算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得分,并将计算得出的科技创新综合得分作为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最后,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全国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四个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了科技金融对全国以及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影响以及区域差异。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发展趋势。(2)从整体上来看,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发展呈现正向的影响效应,但是各科技金融投入主体对科技创新存在差异化影响。(3)从地区层面来看,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化差异,甚至出现抑制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结果以及发展现状,针对政府、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三个主要科技金融投入主体提出政策建议,同时倡导发展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投入主体,扩大科技创新资金来源,促进地区资源协调配置,缩小地区差异。通过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体系,让科技金融更好的服务科技创新发展。
其他文献
如何充分发挥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普惠金融在贫困减缓上的关键作用,对于发展长三角农村经济,实现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至关重要。当前,“三农”领域的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对长三角地区整体取得包容性增长,促进区域内平衡、充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各城市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康地增长,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长三角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向稳定性增长阶段过渡,然而,由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过度消耗和碳减排压力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作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碳排放不仅规模大,而且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给中国带来了较大的碳减排压力。而绿色金融作为我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
作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的税收收入增长迅速,然而纳税不遵从所导致的税收流失,影响了和谐社会的税收发展,成为了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难题。现有研究己经从税收制度、税务机关服务态度等多个方面研究了纳税遵从的影响因素,另外通过纳税人心理层面的探究,对以税收为基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认同,这同样也是提高社会成员纳税遵从意愿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公共品理论、税收心理契约理论和前景理论等理论研究公共服务满意度对自然人纳税遵
作为资本市场的“守门人”,信用评级机构在揭露风险和降低信息不对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评级机构基于声誉约束提供诚实审慎的评级信息,不仅能给债券市场稳定运行提供保障,还对评级机构的生存和长足发展起到决定作用。但近年来在实际运行中,评级机构将评级服务和咨询服务捆绑销售、买卖评级等违规行为不断暴露,引发了市场对评级机构声誉有效性的广泛关注。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2018年大公国际评级有限公司因“左手评级,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一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并做出了发展金融科技的总体布局和具体规划。金融科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密切相关。现有的研究大多没有直接研究金融科技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而是局限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如企业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等。那么,金融科技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体是怎样的呢?为了研究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战略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各国之间竞争日益加剧,人类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而我国由于前期采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能源过度消耗、资源利用率过低和生态危机问题,正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过去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生态效率水平亟待提高。近些年来,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已经成为连接经济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工业部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就需要有大量资金支持。而债务融资是工业部门外部融资的重要途径,债务期限是债务结构的一个重要属性,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文以31个省(区、市)工业部门为研究对象,探究债务期限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的影响,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确定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提供参考。为研究债务期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完善消费体制机制、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是有效扩大和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优化社会再生产进程的重要引擎。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投资引致的边际收益下降,进出口面临的国际局势严峻,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国民经济运行进程中的重要性愈加明显,逐渐成为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率持续攀升,下沉市场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新兴消费增长势头强
近年来,新冠疫情、乌克兰冲突和其他“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导致各国本已脆弱的经济复苏态势再度陷入困境。在经济下行压力的面前,政府不断调整配套的经济政策。随着政策微调次数的增多,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也随之不断飙升。企业作为政策调控的重要对象,其资本结构必然会受到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企业权衡风险与收益后的财务成果,不仅决定着企业的财务风险,还与企业的价值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经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同时,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正重塑着传统产业形态、分工以及空间组织形式,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信息技术衍生出的互联网产业与制造业在空间组织层面上形成了线上流动经济和线下地域经济紧密耦合的虚拟集聚新形态,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产业空间组织视角,将互联网产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纳入到产业结构升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