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长期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随着气候变化问题严峻性的日益凸显,大多数国家都意识到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必要性。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也共同表明人为因素,特别是化石燃料的使用,是造成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问题作为非传统安全问题,对许多国家的粮食生产和水资源等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并成为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全球气候治理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基础的多边气候合作机制,并相继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际文书。在气候问题上,中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主要的碳排放大国,因而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际上,中国在气候治理的孕育阶段就参与了联合国组织的相关气候谈判。伴随着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发展,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国家角色也发生了变迁,从最初被动参与者逐渐发展成为引领者。基于此,本文以国家角色为研究视角,对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历史进程进行回顾,探讨了不同阶段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呈现的国家角色,并从国内气候政策和气候治理机制的角度解答了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国家角色变迁的动因。此外,本文还选取中国参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为案例,具体分析在此阶段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面临的国家角色冲突困境。本文第一章对国家角色的概念和角色理论进行梳理,介绍了不同学者对于国家角色概念的定义,并对角色理论的分析逻辑进行说明。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全球气候治理治理机制的演进,通过对《气候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在国际气候治理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协议进行梳理,回顾了气候变化问题从走进国际视野到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建立的历史进程。第三章主要探讨了中国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国家角色的变迁,通过将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划分为公约协商阶段、京都议定书谈判及生效阶段、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的过渡期和后巴黎时代四个阶段,将中国在各个阶段呈现的国家角色分别归纳为被动参与者、谨慎参与者、积极推动者和引领者。第四章则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国家角色变迁的动因,从气候变化政策和气候治理能力两方面对中国国家角色变迁进行解释。第五章则以中国参加哥本哈根会议为案例对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面临的角色冲突进行分析,并从角色认知和角色预期角度解释了角色冲突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