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桤木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lvet_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工林存在造林树种单一、针叶化、地力衰退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林草复合系统是一种可持续土地利用方式,它在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生物生产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选择适当的林草复合模式,对于了解人工林地力退化机理和采取相应维护措施,以及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又称台湾赤杨,属桦木科赤杨属落叶乔木,是一种非豆科固氮速生树种,原产台湾,在当地是重要的阳性先锋树种,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台湾桤木干形通直、高大,质地优良,生长快,适应性强,耐瘠薄,能固氮,木材系台湾二级商品材。国内有关台湾桤木的研究还比较少,对台湾桤木凋落物数量、组成、分解、养分释放等许多特性都尚未见系统报道。为了全面了解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以及与桤木纯林的差异,自2008年7月起,本试验选择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境内退耕还林地营造的台湾桤木林,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选择适宜草种建立了两种模式(A: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B:台湾桤木)为研究对象,对其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季节动态,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特点,以及林地土壤养分动态等,进行了为期1a的系统研究,并结合地上、地下部分对该模式的可持续生产和经营进行评价,为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A、B两种模式年凋落量分别为5671.88和5010.61 kg·hm-2;A、B模式叶的凋落量为A>B,枝的凋落量为B≈A,根的凋落量为A>B;凋落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叶为:冬>春>秋>夏,枝为:夏>秋>春>冬,根为:夏>秋>冬>春。(2)A、B两种模式凋落物年分解速率表现为:叶>根>枝。按照指数模型y=ae-kt,得到不同组分凋落物分解残留率随时间的指数回归方程,拟合程度较好,所有组分干质量损失率与时间均呈负指数关系。(3)通过对凋落物初始底物质量与其干重损失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木质素与各组分凋落物分解速率显著相关(P<0.01)。因此,木质素含量是预测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重要指标。与其它区域凋落物分解的比较,本研究两模式凋落枝、叶、根分解1a后的年失重率为54.7%、66.6%和45.1%,均在亚热带凋落物年失重率40%~70%范围内。(4)分解初期凋落物N、Ca的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C、K浓度则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P、Mg浓度呈现不规则小幅波动,除Ca外,各养分元素在分解过程中均有一个明显下降过程,两模式凋落物N、P、K浓度变化趋势相似,其余养分浓度表现出不同的规律。(5)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 K, Mg(除枝外)的残留率与其干质量残留率变化趋势相似,而N, P、Ca的残留率下降相对缓慢,C在各模式中始终表现为净释放。林草细根分解过程中C、N, P、K、Ca释放速率较B模式细根快,叶N、P、K、Ca、Mg、C养分释放率在两个模式间差异不显著;枝N、P, Mg差异显著,K、Ca, C差异不显著;根系除Ca外养分释放率差异均显著。(6)1a中台湾桤木+牛鞭草模式中凋落物(包括落叶、落枝和根)N、P、K的养分释放总量分别为26.16、3.34和23.79 kg·hm-2,B模式的分别为22.87、2.87和20.16kg·hm-2。1a中两模式凋落物枝、叶、根各组分间的养分释放量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凋落物的质量是影响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关键因素;A模式凋落物N、P、K养分元素释放总量高于B对应元素释放总量(P<0.05),说明与桤木林相比,台湾桤木+牛鞭草模式具有较高的年凋落物归还量和养分释放量,更有利于养分的再循环,这对维持台湾桤木林地的地力有重要作用。(7)除了土壤有效P以外,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K含量在1a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无论是A模式还是B模式中0-1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在1a内大部分时间里都高于10-20 cm土层;无论在0-10 cm土层内还是10-20 cm土层,林草模式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1a内大部分时间里都高于B模式。对凋落物养分释放量与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对土壤养分有明显的影响,使土壤养分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相关分析还表明除全K、速效K外,其他的养分大都与凋落物的释放不相关。通过对土壤pH/T/H与凋落物分解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凋落枝外,土壤pH/T/H与不同模式凋落物的分解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0.01),对凋落物分解的重要性依次为: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pH。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疆伊犁新源县野果林资源研究发展中心的野杏为研究对象,从生殖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采用野外观测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野杏的开花物候、繁育系统、生殖分配、结实
钩栗是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其树形高大,常绿阔叶,可作为行道树在园林绿化中使用;坚果富含营养物质、味香甜;木材红褐色,色泽美观,质坚重、耐腐,耐撞
本文旨在研究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L.tulipifera)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结果如下:   硬枝扦插时,ABT6号、NAA和IBA的混合物(IBA:NAA=1:1)浓度为200mg·L-1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念提出至今已有几十年,但如何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理尚无科学定论。做好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第一步应该是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客观的评价,以评
首先指出建筑节能的意义和我国建筑能耗的状况,然后详细探讨了建筑规划设计、围护结构(如墙体、屋顶和门窗)等各种节能问题.
地被植物具有美化环境、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固土护坡等生态功能,研究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园林中地被植物具有个体小而植株低矮,
本文基于nSSUrDNA部分序列,构建了斑痣盘菌目菌物的系统发育树,探讨了科间的系统进化关系;采取ISSR标记技术对阔叶树生散斑壳属和特里尔盘菌属部分种内及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
植被覆盖度是多学科、多用途指标,是生态环境评价、土壤侵蚀定量和定性评价不可缺少的关键参数。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已经成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生态恢复评价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