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时机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新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首次血液透析临床资料,回顾时间至2015年12月31日。根据MDRD公式计算的e GFR将研究对象分为≤5ml/min/1.73m2,5-10ml/min/1.73m2,10-15ml/min/1.73m2,15-30ml/min/1.73m2四组,分别标记为A、B、C、D组。比较四组开始血液透析时的性别、年龄、首次血管通路、基础疾病、主要合并症、相关并发症、实验室指标及死亡原因,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四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P2.5-P97.5)描述,四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比例%)描述,四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开始透析的e GFR-MDRD的频数分布及e GFR-MDRD的逐年变化情况。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时间曲线,比较四组生存时间是否存在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先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再采用Forward LR法对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O.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整体比较四组的男女比例(P=0.295)、动静脉内瘘与中心静脉置管比例(P=0.176)无显著差异,年龄有显著差异(P=0.01)。2.A、B组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C、D组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是糖尿病肾病。3.开始透析的e GFR平均值6.138±3.548 ml/min/1.73m2(MDRD公式),研究对象的e GFR多集中在在5ml/min/1.73m2以下开始行血液透析治疗。4.A组的首要死亡原因为猝死(26.67%),其次为肿瘤和心血管事件(20.00%);B组的首要死亡原因为感染(36.36%),其次为肿瘤和脑出血(18.18%);C组的死亡原因为感染、消化道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33.33%);D组的死亡原因为心肌梗死(100%)。5.C组的1年、3年生存率最高(100%、93.3%),其次为A组(95.2%、90.2%)、B组(93.2%、89.9%)、D组(87.5%、87.5%);A组的2年生存率最高(95.32%),其次为C组(93.3%)、B组(89.9%)、D组(85.7%);B组的5年生存率最高(83.8%),其次为A组(83.0%)。四组的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P>0.1)。6.单因素Cox分析:开始血液透析年龄,糖尿病肾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高血钾、感染是危险因素,动静脉内瘘、肌酐、肾性高血压为保护因素,血肌酐每上升1mmol/L,死亡风险下降0.1%。开始血液透析的e GFR(MDRD公式、C-G公式、CKD-EPI公式)对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P=0.594,0.746,0.865)。多因素Cox分析:年龄为危险因素,每增加1岁,死亡风险增加5.9%,动静脉内瘘为保护因素。结论1.本研究未发现透析时机对预后有影响,但与开始血液透析的高e GFR组相比,低e GFR组的年龄更小,合并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更少,并发高磷血症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更严重,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更少,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更高。2.单因素Cox分析:开始血液透析的年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高血钾、感染是影响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动静脉内瘘、肌酐、肾性高血压为影响预后的保护因素。多因素Cox分析:年龄每增加1岁,死亡风险增加5.9%,动静脉内瘘为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