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经过30多年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从原来的小渔村变为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其中非户籍的流动人口占了五分之四,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和矛盾非常突出,严重倒挂的人口和迅速膨胀的城市,给政府服务和治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政府作为最大的数据占有者,一方面掌握了方方面面的数据,另一方面由于政务信息化建设都是以部门为单位,呈现“碎片”化状态,各部门间系统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共享,无法明显提高社会治理的质量和效率,有时甚至会给居民办事造成不便。2011年1月,《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首次提出实施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织造覆盖全社会的服务网、民心网。2012年8月,招商街道、南湾街道试点。2013年12月,《关于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的实施方案(试行)》出台。2014年6月,全市十区试运行。2015年1月,全市十区并网运行。作为践行深圳市网格化治理的载体,“织网工程”从构思到推行至今,已有6年多,其运行的成效如何?存在哪些困境?如何应对化解?新旧社区在人员构成,组织架构等方面是存在差别的,因此在其中推行网格化治理的时候是否可以无区别对待?本文是在深圳市“织网工程”的框架下,从CH社区这样一个典型意义上的老旧社区切入,研究在深圳市老旧社区实行网格化治理所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比较发现:在推进深圳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过程中,老旧社区面临的困境,新社区基本上同样也存在,包括信息采集及整合困难、协同治理不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不彻底、薪酬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有社区自身、上级部门、构建“织网工程”考量因素三个层面的原因。经与其他社区比较,可以发现,不管新旧社区,在开展网格化治理的过程中,大部分是共性的问题,难点和原因是相同的。本文就深圳社区(老旧社区)开展网格化治理存在的困境,提出包括要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结合社区实际修正顶层设计指标、加大宣传、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等五点对策。展望深圳市网格化治理前景,在基层政府部门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的前提下,以公众为中心,改进“管理主义”的价值倾向,“织网工程”这样的顶层设计经过与具体社区实践的磨合,逐步调整部分指标体系,进一步打通各类政务数据资源之间的壁垒,实现数据的共融互通,通过加大在基层社会对“织网工程”的宣传力度和专项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一支专业化网格信息员队伍并完善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深圳市网格化治理工作必然能为促进深圳社会的繁荣稳定和改革开放事业奠定扎实的社会基础。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践行深圳市网格化治理的载体,“织网工程”注定是深圳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新标杆的先行者。深圳市网格化治理工作还在不断推进、完善,为深圳以信息化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