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di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浪乞讨现象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古今中外各国政府一直在不断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良药。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发现要想妥善解决流浪乞讨现象,就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制度。而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除了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外,还要受到人权观念发展的影响。传统的社会救助措施的目的是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救助行为是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施舍。而当今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已为绝大多数国家认可,我国在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表明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权利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救助行为是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应尽的义务。观念的转变必然引起制度的变革。我国也经历了由“收容遣送”到“社会救助”的制度变迁。随着《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我国开始建立新的社会救助制度。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这一课题进行探析,全文约3.5万字。第一部分主要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制度探析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分别介绍了制度变迁理论,詹姆斯·M·布坎南的普遍性原则,罗尔斯的正义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为下文作好理论铺垫。第二部分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这一部分把我国建国以来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制度分为两个阶段,即:建国初期-20世纪80年代:教养救助措施;20世纪80年代-至今:从收容遣送到社会救助,并重点对收容遣送到社会救助的变迁阶段进行了探析。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上海市为例,对流浪乞讨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作了分析,指出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缺乏法律的系统性;各地“禁讨令”形式繁多,难以执行等。第四部分为文章的重点,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首先介绍和总结了国外流浪乞讨人员管理与救助制度的经验,然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五条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立法,完善《办法》配套措施;区别对待,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分类救助;加强部门合作,协调救助,通力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社会团体救助。
其他文献
近代中国是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代,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民从传统的血缘关系、宗族组织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主体,而农会作为超越宗
目前,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现状堪忧、效果差。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新型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中,要做的是如何关注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教
本人所在的福建中油油品仓储有限公司是一家成品油仓储公司,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现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应用经济学理论、成本控制理论来分析问题,根据企业的
本文结合卷烟技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践,从业主方项目管理角度出发,围绕进度、投资、质量、安全、廉政等管理目标,提出了业主方在项目组织、进度计划、投资控制和施工管理等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政治任务。其中,突出抓好居于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之首的安全立法首当其冲。近年来,国家及20余个省级地方人大、政府先后出
网络舆论监督是公众借助网络形成舆论进行监督的行为,是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同传统舆论监督相比,网络舆论监督具有迅速快捷、内容广泛、自由、匿名、参与广泛等
企业实施信息化主要是想提升企业竞争力,而信息化技术的实施水平不仅取决于技术因素,还受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单一非技术因素的忽视就能直接削弱企业信息化的结果。很多企业在
本文以公共危机应对中的政府责任为研究对象,以“非典”、松花江水污染等大量现实危机为案例剖析,综合运用行政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对政府如何实施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为代表的标准金融理论面临着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挑战,随着认知心理学中个体行为偏差的研究引入金融经济学以及
状态估计是EMS系统的基础软件,是运行其他高级应用软件的基础,也是EMS实用化考核的重点,本文介绍了提高状态估计合格率的方法、措施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