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是其中之一。随后的“十三五规划”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出要做出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以实现共享发展目标。那么,什么是共享发展?共享发展与制度之间有何关系?当前我国共享发展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制约共享发展目标实现的制度根源是什么?如何通过可行的制度创新实现共享发展目标?这些问题是本文将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的分析框架是:制度需求-制度供给。在这一框架下,本文首先探讨了共享发展的含义及其特征,共享发展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制度创新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和维度。随后指出当前我国共享不足的现状及其制度根源,也即制度需求问题。最后是在三个原则指导下,通过制度的有效供给来实现共享发展目标。具体来讲,共享发展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权利、机会和物质发展成果,其中最主要的是物质发展成果,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而权利平等和规则公正可以为物质成果的共享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共享发展具有主体的全民性、过程的参与性、实现手段的多样性以及目标的均衡性四个方面的内容。制度与共享发展的关系方面主要体现为:制度为共享发展奠定根本的制度条件,并规定共享发展格局和分配秩序,为共享发展提供成果保障。在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权利平等、机会公平和规则公正的原则,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更好的共享社会物质成果。当前中国共享发展不足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全民的分享度下降,灰色、黑色收入居高不下,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较大。之所以形成这个局面,与政治制度方面,公共决策制度中人民决定权不足,政治权力集中程度高,监督权力有限;经济制度方面,基本经济和分配制度分配功能弱化,部分行业事实上的垄断地位,财政支付转移内在缺陷;社会制度方面,不合理的城乡二元分割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多轨制的社会保障制度,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教育制度等密切相关。因此,要达到共享发展的目标,必须以权利平等、机会公平和规则公正为指导,供给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创新公共决策制度、公共财政制度以及权力监督制度;经济制度方面,创新收入分配制度、工资制度、税收制度、土地制度,实现平等的市场准入制度;社会制度方面,创新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所有上述制度创新的实现将为实现共享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环境,最终建立起实现共享发展的公平制度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