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劳动思想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wgp54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也是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劳动创造了人类,在人类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人类的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创造了一切文明成果。然而,人类对于劳动的重视,以及关于它对人类重要作用的理解却远远不够。马克思在总结了前人关于劳动理解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以它作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发动哲学革命,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划清了界限。针对现实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招致灾难的”劳动,马克思创造性地使用“异化劳动”概念,提出“消灭劳动”,把实现“自由劳动”作为劳动解放的根本目的,从而形成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基石的劳动思想。在马克思那里,劳动不再是自然必然性支配的工具性活动,而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也不是娱乐和消遣,而是一件人之为人的非常严肃的事情。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是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既是世界之为人类世界的基础,又为认识世界提供了方法,也为改变世界找到了现实的路径。劳动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回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基础,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为更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铁的规律”;劳动作为政治经济批判的基始,通过劳动二重性,马克思阐明了劳动价值论的真正内涵,论证了作为改造世界方法的基础性意义。因此,马克思的劳动思想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秘密——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寻找解放的条件和革命的潜能确定了路径,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认真梳理马克思关于劳动概念的相关论述,揭示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阐明马克思的劳动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内容本质;通过回到马克思哲学自身,从“世界何以可能”来看待劳动创造人类的历史性作用;通过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发掘,重新理解并抓住劳动思想的阶级性和革命性特点,阐发马克思劳动思想的革命精神和现实意义;置身于现当代各种哲学思潮的碰撞中,从“人类解放何以可能”来看待劳动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作用,真正把握劳动思想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的内容除绪论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马克思劳动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有两部分内容:其一,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背景及马克思的自我成长之路。马克思的劳动思想产生于风起云涌的欧洲革命时代,马克思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当面对现实运用思辨哲学无法解放实际问题时,他走出黑格尔哲学基地,开始到市民社会中去寻找人类解放的潜能和力量。其二,从哲学发展史的角度,梳理国民经济学家和西方传统哲学家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影响。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其关于劳动的思考深深启发了马克思;作为第一个真正把劳动作为哲学范畴来考察的哲学家,黑格尔深邃的劳动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是巨大的。第二部分考察和分析马克思劳动思想的肇始——异化劳动。通过对异化劳动的产生、本质与扬弃的历史性过程的阐释,探究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从国民经济事实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达到极端的现实,通过对这个现实的剖析,找到了异化劳动的根源——私有财产。而异化的过程正在酝酿扬弃异化的力量,共产主义就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剖析,超越了古典经济学对劳动的理解;在寻找扬弃异化劳动的现实路径和现实力量的过程中,又超越了黑格尔的劳动思想,从而发动了哲学革命,使其劳动思想站在存在论原则上达到了崭新的历史高度。第三部分阐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劳动思想的关系。唯物史观使马克思得以清算了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同唯心主义和一切旧的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科学地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唯物史观的创立,确立了劳动作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确定了劳动作为人之生存的基础地位;确认了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因此,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提供了现实根基,为劳动思想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第四部分探讨马克思劳动思想成熟的标志——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之前,劳动价值论已经基本形成并经过了长期的考察和批判,但都没有达到科学的标准。马克思运用劳动概念,结合唯物史观,对以前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具有存在论深度的批判,确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从而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历史趋势。劳动价值论的创立,为马克思的另一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提供了铁的“证据”。第五部分用对比的阐释方法彰显了马克思劳动思想在质疑和诘难中的价值。马克思的劳动思想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质疑和批评。有人认为,马克思把劳动推向最高点,从根基上远离了政治的原初意义,并且违背了自由的政治原则;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理论幻象,而在幻象中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恰恰是对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的证明。为了回应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质疑和诘难,笔者重点选取了阿伦特、鲍德里亚两位思想家,考察他们提出的“行动理论”和“象征交换理论”,从而揭示了他们对于马克思劳动思想的误读;另外,选取内格里作为坚持和继承马克思劳动思想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传统的代表,但对他的局限性作了反思。最后,从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当代视域出发,揭示了马克思劳动思想的价值指向,指出劳动解放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和现实路径,从而彰显了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当代意义。通过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逻辑生成分析,本文旨在阐述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是一个完全的整体,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批判性,鲜明的阶级性和革命性特点。本文主要创新之处:一是阐述马克思通过他的劳动思想发动了哲学革命。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改变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研究,用劳动解释了“世界何以可能”的存在,并进一步用劳动解放诠释了“改变世界何以可能”;二是马克思的劳动思想蕴含着劳动辩证法。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把劳动即“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确认为人的类本质,从而提出扬弃异化劳动,这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价值悬设为前提,事实上,只是对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临摹”。本文认为,马克思提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就劳动在人和动物身上的区别表现而言的,它不是一种价值悬设,而是事实的体现。扬弃现实的异化劳动,不仅仅是简单恢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自由劳动”,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正>早在50年前,血液学家就注意到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与其他克隆性造血疾病相关,引发著名的"Dameshek之谜"[1,2].此后,X染色体灭活式样分析以及细胞遗传学研究相继揭示再障骨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均匀半空间声学介质和弹性介质中球面纵波反射系数的频变特征,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发现球面声波反射系数发生频变的前提条件是上下层介质速度存
【目的】通过探究KCa通道在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人绒毛滋养细胞系(HTR-8/SVneo)增殖、凋亡、侵袭行为的影响,以明确KCa通道对人孕早期绒毛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
当前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制度,改变了大股东的获利方法。改革前大股东的获利方式仅仅是依靠公司的业绩,改革后大股东纷纷转向了证券市场。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在逐步发展,相关的法律尚未完善,市场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机制还不够成熟,市场信息也做不到完全透明,在公司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大股东通常想到的不是尽力解决公司的难题,而是对股票进行大量抛售,从中谋取利益。大股东的这种行为在损害公司声誉的同时也使得中小股东失去
日本纽绵蚧Takahashia iaponica Cockerell一年发生1代,10月下旬以若虫在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以若虫、雌成虫危害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rn[1]的嫩枝。在自然
在英语中有许多含被动意义的主动结构,本文着重从不及物动词、连系动词、动名词和不定式等四个方面,来探讨运用主动结构表示被动意义的规律。
目的:归纳并分析新疆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中遇到的困难,为政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收集新疆66所乡镇卫生院2011-2013年年度工作总结及调研现场乡镇卫生院
农资市场是指按照与农业生产相关产品的性质和功能划分的专业商业市场,是农业生产物资流通、交易的主要场所,是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资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的正常流通,给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供给和服务。我国农资市场数量多、分布广、市场规模差异大,绝大部分的农资市场是由经营者自发组织聚集而形成的市场,市场功能单一,缺乏统一的管理。随着国家对农资行业的监管力度逐渐增大,由政府引导下的综合性农
目的:评价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8.0版)用于解决呼吸科患者出现的药物相关问题(DRPs)的效果和作用。方法:临床药师使用PCNE分类系统(8.0版)对呼吸科1例慢性阻塞性肺
提出了评价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纵向评价,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横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