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降,帝国主义入侵,中国遭受鸦片战争、甲午海战等接连挫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巨大的时代变局,国人奋而救亡图存,但均遭失败,民族自尊心、文化自信心丧失殆尽。辛亥革命的失败不但没有实现民主共和,反而造成更加黑暗的军阀混战。中国知识分子受到极大震撼,不得不在更根本的层面反思中国的问题,“中国文化向何处去”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思想界从而形成了共产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三大思潮。其中的自由主义主张学习西方,援引西方思想资源,在中国实现自由、民主和科学;同时,视传统文化为中国落后失败的根源和自由民主的障碍,认为只有否定和抛弃传统才能实现自由民主。然而面对现实困境与自由理念的巨大反差,中国自由主义者不断在理论和现实层面进行反思。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探索,他们开始思考传统与自由主义之间的沟通问题,进而视传统为一可供利用的资源,在传统观上发生了转变。 殷海光作为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面对近代中国的现实困境与自由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双重失落,一方面致力于自由主义文本的充实,钻研和介绍西方自由主义理论资源,另一方面注目中国现实的社会改革,努力追求自由民主。同时,由于对传统的理解和认知有限,以及逻辑经验论方法本身的弊端,殷海光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中国失败的根源和自由民主的障碍,在社会和致知层面对传统进行激烈的批判。 经过多年艰苦的思想探索,殷海光逐渐由单纯地研究介绍西方自由主义理论、批判现实和传统,转移到关注自由主义与传统如何沟通的问题。同时,反思西方文明与逻辑经验论方法的弊端,思考传统的价值。时至晚年,殷海光的传统文化观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在其所著《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及生命最后时期的语录《春蚕吐丝——殷海光最后的话语》中有充分体现。殷海光由激烈地反传统转而对传统进行反思和重估,肯定儒家的道德理想和若干德目,称赞“孔仁孟义”,主张道德重建,从“反传统主义者”转变为“非传统主义者”,并表示愿意在传统文化的领域继续努力。殷海光的传统文化观之所以发生转变,既有其自身在现实层面、价值层面和理论层面的反思努力,包括对逻辑经验论方法、五四时代思维模式、传统文化价值的反省;也受到徐复观、林毓生等人的外部影响,以及通过学生朋友所接触到的西方社会科学发展成果等方面的影响。 殷海光的思想发展演变所体现出的传统文化观之转变在中国自由主义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