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是就业增加的根本源泉。然而,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是否实现了就业的同步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紧紧围绕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展开研究,在企业生产的微观分析基础上,将就业变化看作为增长效应和技术效应带来的结果。本文认为经济增长和生产的技术选择共同影响了就业增长。经济增长固然是就业增长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因此,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带来最大化就业。各产业部门所使用的劳动生产技术,即生产要素密集情况,对实现就业的增加同样地起着重要作用。认清中国的就业变化问题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同时进行。通过分析,本文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增加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技术的资本密集偏向排斥了劳动力的使用。这样,解决增长与就业不能同步的方法就是改变资本密集偏向,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本论文采用统计分析和投入产出方法来对中国发展进程中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宏观考察GDP增长与就业量的关系的基础上,借助1997年和2000年的17部门投入产出表,运用因素分解模型详细分析了各产业部门增长效应和技术效应对就业的影响。综合产出增长和要素密集因素,通过线性规划模型计算,提出平衡增长与就业的产业结构。
第一部分:从中国“高增长、低就业”的现象出发,提出问题,指出本文的写作目的。对相关概念、研究范围与对象进行界定;并对研究就业问题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理论阐述就业和增长、技术选择的关系。通过投入产出方法揭示产业增长与就业不同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各产业的就业能力和增长能力进行比较研究。
第三部分:提出现阶段促进就业增长的对策建议,回答关于产业发展战略的有关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