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我国地区税负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分别从地区层面研究了创业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从企业层面研究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行为以及企业风险投资决策问题。首先,本文研究地区税负对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影响,通过面板计数模型估计地区税负如何影响企业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选择性问题,为税收竞争对资本流入的作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同时研究了不同行业集聚度的企业对地区税负的异质性反映。基于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发现行业集聚现象显著降低了产业内资本区位选择的税负敏感性。具体而言,在控制其他变量之后,地区税负对地区层面和“地区—行业”层面的企业进入行为均有负效应,并且行业的集聚程度越高,该负效应越小,该结果在使用不同的集聚指标的回归模型中稳健,且税负的内生性低估了行业集聚经济对企业的保护作用。其次,本文利用地区税收优惠政策的外生变动评估地区税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的模型估计设定方法,控制了税收和企业行为的内生性问题,通过建立企业层面的固定资产设备投资行为决策模型,本文发现,以加速折旧形式为主要方式的刺激投资税收在短期内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水平,该结果在不同的模型设定中稳健,且通过了模型的平行趋势检验。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在投资的决策上受到调整成本的影响,其政策反应行为具有一定得时滞性,而且,由于加速折旧政策本身的原因,企业在短期受到激励之后无法持续提高投资需求。企业的规模大小使得企业对税收的反映和税收政策的有效应造成了差异,本文的证据表明,“一刀切”的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了大型企业凭借自身的税收筹划能力和资产运营优势在同等法定税收优惠条件下获得更大的政策红利。本部分的研究在平衡趋势检验和子样本中的检验均为稳健。最后,承接第二部分的研究,本文研究了地区性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根据经济学理论预测,当企业面临税收优惠政策时,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负,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的风险共担份额,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抑制了企业的风险投资行为。本文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概率,即遏制了企业通过外延式发展的途径。因此,本文提出政府企图通过地区税收刺激政策提振区域经济活力的行为存在“外部性”,即政策提高了固定资产投资,却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因此,本文建议,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举措时,应“因行制宜”以较低的政策成本促进地区创业,实现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时,政府应考虑企业的风险偏好,通过配套措施政策引导企业寻找外延增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