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自编码器模型的机械零部件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8577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多样,对其关键零部件进行准确及时的故障诊断变得愈发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工业生产环境下,采集到的真实数据通常存在数据量大、噪声多和故障样本少等特点,这无疑加大了故障诊断的难度。然而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在面临复杂数据时,受限于特征提取能力不足且无法处理不平衡小样本,从而难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结果。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改进设计了两个自编码器模型,加强了特征传输共享能力及不平衡小样本处理能力,并将其用于机械零部件的故障诊断中,提高了故障诊断准确度。首先,针对特征提取能力不足问题,提出了多通道传输的栈式剪枝稀疏去噪自编码器。新模型提出的全连接网络架构、非优单元剪枝、多通道特征融合和增强稀疏性表达等方法,在改变传统单通道特征传输方式的同时,进一步限制网络拓宽,加强了层级间的特征信息共享。该模型在凯斯西储大学公开的轴承数据集的故障诊断实验中,取得了99.94%分类准确度,验证了新模型具有更强的特征提取及分类能力。其次,针对不平衡小样本问题,在保留多通道优势的前提下,提出了栈式重构剪枝自编码器。该模型在两个层面进行改进:在数据层面,提出改进平衡过采样和窗口分割重构的混合扩充方法,实现样本类间平衡扩充和同类重构扩充;在模型层面,首先提出浅特征通道,保证浅层信息的充分利用;再结合对小样本表现更优秀的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进行顶层微调和分类。最后利用帕德伯恩大学公开轴承数据集验证了该模型对不同工作场景下的不平衡小样本数据都有较强的故障诊断分类能力。然后,为了验证两个模型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下故障诊断的有效性,利用空调胀管质量故障诊断项目中采集到的真实原始数据,分别设计了大、小两个样本的故障诊断实验。本文所提出的两个模型分别在两个实验中取得了98.75%和98.13%的分类准确度,优于常见故障诊断模型,进一步说明模型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制造系统健康监测与维修决策是保证生产过程稳定性、产品质量一致性以及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健康监测能够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并及时发现系统异常,防止产生大量的不合格品或者发生重大设备故障。维修决策通过合理的维修手段和策略提升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并满足产品质量要求。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保障生产过程的高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和低成本运行。本文中系统健康监测包括运用统计过程控制(Stat
谢永增1961年生,河北深州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19年,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人民政府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孙家沟建立了囯内首个窑洞式乡村艺术馆“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基于特定的社会进程、文化结构和生命体验,很多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画家对“乡土”怀有浓厚的情结性眷恋。
期刊
高能束抛光因效率高、非去除、易于自动化等优点,在模具生产制造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微束等离子作为一种能量密度高、稳定性好且易控制的高能束热源,已广泛应用于超薄零部件的焊接,但目前对微束等离子抛光模具表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微束等离子抛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过程,涉及传热、电磁感应、气体液体流动以及金属表面微熔凝等多种物理现象,目前还未有完备的理论框架对其整体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通过实验的
新量子基态是近年来凝聚态领域的研究热点。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弱相互作用的电子系统中自旋-轨道耦合可以引起非平庸的能带拓扑结构,如拓扑绝缘体和拓扑半金属;然而,在强相互作用的电子系统中该自旋-轨道耦合作用还没有被完全理解。因此,同时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和强电子关联的材料体系为理解这种效应提供可能,这些体系主要包括4d或5d过渡金属元素,如铱氧化物或铱酸盐。本论文中,我们主要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谱对两种铱
共价体系通常很难拥有较大的塑性形变,这主要是因为硬脆共价键具有方向性,而不像可延展的金属键那样电子是非局域的。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究了二维III-Ⅵ族单层材料,如In Se、Ga Te等。本文预测了III-Ⅵ族单层材料的几种同素异形体,分别将其命名为H、T、n M相,这些同素异形体的能量非常接近且热力学稳定。在室温下,能量差异几乎可以忽略,甚至在进行一定量的掺杂之后,可以完全消除这种差异。我们
三维测量技术因能为材料的成形性能评估,成形工艺改进,成形精度评价等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支持,现已是材料加工领域重要发展方向。其中数字散斑投影三维测量是较为先进的三维测量手段之一,隶属于单帧面结构三维测量方法。其在测量过程中仅需投影单幅编码图像,易于编码解码,测量过程灵活方便,因而在动态测量与手持式测量领域极具优势。但受限于匹配算法的准确性,往往无法兼顾高精高效测量。基于此,本文研究一种基于数字散斑投
水位预报是水文预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水量调度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水位受气候、人类活动、下垫面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水位序列常常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及时准确的水位预报对水库调度、水资源配置等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考虑水位序列的变化特性,选用骆马湖流域皂河闸水文站、洋河滩闸水文站、嶂山闸水文站、苗圩水文站、窑湾水文站、袁场水文站、张宅水文站、新店水文站、晓店水文站9个测站的月水位
高端化装备对所需精密零部件提出越来越严格的几何精度要求,不同制造手段与不同使用目的的特殊结构零部件需要对应的特殊精密测量装备,促使精密测量装备不断向着高端化、专门化发展。对于深孔类特殊零件的圆柱度,目前多采用各种人工测量与评价手段或利用其它几何误差进行简单替代,一致性差、精度无法保证。深孔件空间小、跨度长,亟需具有高测量精度与效率的测量方法。本文面向大长径比深孔零部件展开圆柱度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
永磁同步电机因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响应、易控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轨道交通、电梯、医疗器械、石油工业等诸多领域。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效率的提升能有效降低能耗,对节能减排和全球温室效应问题的解决具有非要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就如何提高其运行效率展开以下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永磁同步电机的损耗来源,采用将铁损等效为电阻上的发热的方法,建立了计及铁损的永磁同
整体舱段是航空航天装备中较为关键的零件,舱壁径向封闭,内壁上型腔特征复杂,待加工面数量众多,目前编程方式和加工方式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整体舱段零件特征自动识别和舱段零件机器人加工轨迹规划研究,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功能模块。针对整体舱段零件目前编程方式需要人机交互手动选取加工面的不足,本文研究了舱段零件型腔相交特征的分解和加工区域的识别。基于图特征方法,实现了一种复杂型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