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以来,流动注射(FI)与化学发光(CL)分析法的结合使化学发光分析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更为化学发光分析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蓬勃的发展活力。本文对化学发光分析法、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化学发光体系、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技术、纳米材料及其在化学发光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该分析方法在生物免疫分析、分子生物学、医药学、光学、电学、环境化学等领域的痕量检测进行了简要概括。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采用溶胶法合成了四种不同粒径的银纳米粒子,探究了其对常见的鲁米诺–氯化羟胺体系的增敏作用,结果发现银纳米粒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鲁米诺–氯化羟胺体系的化学发光,且粒径越小,增敏效果越好。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我们运用该体系建立了样品中Co2+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的线性范围为4.0×1010~2.5×106mol L1,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1.0×1011mol 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52%。利用反应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我们还提出了luminol–NH2OH·HCl–Ag NPs–Co2+体系可能的化学发光反应机理。此外,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该体系在有机物分析测试方面的应用,检测限可低至1010g mL1数量级,从而拓展了纳米粒子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二、利用壳聚糖(Chi)、L-半胱氨酸(Cys)、3-巯基丙酸(MPA)三种不同的物质来提供官能团,合成不同功能化的ZnS量子点,并研究了其对弱化学发光体系Ce(IV)–荧光素–Na2SO3的增敏效果,结果发现3-巯基丙酸修饰的ZnS量子点存在时,体系的化学发光信号最强。优化反应条件,并将该体系应用于分析检测中,尝试利用Ce(IV)–荧光素–Na2SO3–(MPA)ZnS化学发光体系来检测样品中的药物或有机物的含量,药物的检测限可达109g mL1数量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限可低至1010g mL1数量级。该项研究工作为这些物质的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法。三、合成四种不同粒径Ag NPs掺杂的ZnS量子点(Ag:ZnS),然后将它们应用于鲁米诺–高碘酸钾化学发光体系,考察该掺杂型半导体量子点对体系的增敏作用,实验结果显示5nm Ag掺杂的ZnS量子点对体系的敏化效果最好。优化反应条件,将luminol–KIO4–Ag:ZnS化学发光体系用于药物及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其检测限可低至109g mL1数量级。从而为样品中此类化合物的痕量检测提供了简单易行,且灵敏度高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