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讽”作为人类交际中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长期以来受到中外哲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家的重视。这一概念最早源于古希腊的喜剧,用来描述一种“佯装无知”的伪装行为,用来逃避某种社会义务,因此长时间含有狡猾,嘲笑,伪装和欺骗之意,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苏格拉底之后,随着修辞演讲学的产生,反讽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在文体学和美学上的作用和价值逐渐被世人所了解。反讽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是字面表达的反讽,也可是命运的反讽,特殊语音语调,表情和动作传达的反讽。近年来,随着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得兴起和发展,反讽的研究范围日益扩大。本论文将从语用学的观点来研究反讽,从深层次上阐述反讽的本质,产生和传递,并分析其再特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交际含义,特别是其在讽刺文学中的修辞和美学价值将通过详尽的事例得到展现。论文共分为以下七个章节:第一章简要阐述“反讽”一词在古典时期的含义、特点和作用,以及这一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交代了它如何从一种狡猾的欺骗行为进化为一种具有多种内涵的修辞方法。在文学作品中“反讽”亦可作为一种写作手法和风格,来达到嘲笑和批判的目的。第二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反讽”这一语用现象,理论基础包括Austin和Searle的语言行为说、Grice的会话理论和各种隐含性质、Sperber和Wilson的回声原理以及Clark和Gerrig从古典时期苏格拉底反讽中发展而末的伪装理论。第三章对反讽实用的动机做了明确论述,指出其在人际交际中的主要语用功能和优势。说话人使用反讽的动机往往是为了使听话者通过话语表面的意思,间接推理出言辞的真正含义,来达到间接讽刺对手的目的。而反讽的模式和反讽的对象会根据具体的情境而变化。第四章讲述了反讽的实质作用是间接的批评,而反讽的成功传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话者是否掌握足够帮助其理解交际中反讽的信息。反讽是话语的一部分,因此仅仅从字面意思去研究反讽而忽略了其在整体情境中的作用是片面的。应该从意义,语境等方面来全面分析反讽的语用功能。第五章简单介绍了一种和反讽紧密结合的文体,即讽刺文学。包括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并通过事例阐述其和与之相近概念的区分,最后指出在其众多类型的修辞方法中反讽以它纷繁独特的语用功能取得了一席之地。第六章将反讽和讽刺从概念,功能和交际三个层面进行了对比,来证明反讽在讽刺中的重要作用是来源于这一语言现象本身的语用特点,反讽在讽刺作品中成为了一种表达作者独特观点,针对现实进行委婉批判的手法,丰富了文学表达的形式。第七章对前六章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和详尽的整理和总结,以列表的形式清晰展现了反讽和讽刺两个概念的关系.并对反讽这一题目进行了扩展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