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财政”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资金,也因征地拆迁矛盾、房地产价格高涨、地方债风险扩大而广受诟病。客观认识“土地财政”问题,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风险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拥有土地出让的审批权。本文从市县级地方政府的视角出发,选取我国西部某地级市X区为例,立足该区2008年至2016年土地出让、财政收入、社会经济指标等数据,对该区土地出让市场和“土地财政”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分别分析其结构、形式、特点等,客观阐释了“土地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作用,明确指出了“土地财政”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时事政策、国内外环境,提出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2008年~2016年,土地出让合同价款从5.52亿元增加到40.44亿元,政府土地出让金及出让增值收益1.58亿到13.25亿,土地出让收入成为X区政府财政收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招拍挂出让成为X区土地有偿使用的重要形式;X区“土地财政”收入总规模从2008年的6.4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2.83亿元,土地财政占地方本级政府财政的比重相对稳定,2012年后占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土地财政收入构成内部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土地直接税收入首次超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X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总体呈减轻的趋势。“土地财政”的积极作用是土地的宽供应保障了经济的高增长,土地扩张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低成本工业用地保障了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土地出让收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出让收入规模高速增长不可持续、土地取得成本越来越高、地方债务压力进一步增大、土地无序扩张造成土地和资源的浪费,引发社会矛盾等。解决“土地财政”问题需一系列改革和政策同步推进,应深入推进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构建新型土地与经济关系;完善土地出让及收支制度管理;稳定地方财政收入流量;改进政府治理结构和绩效考核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