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多巴胺D1受体阻断剂对帕金森大鼠运动行为的影响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p2860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利用圆柱实验中触壁次数、损伤侧前肢触壁百分率、排便颗粒数和旷场实验中中央区时间、边缘区休息时间、水平得分、垂直得分、修饰次数、排便颗粒数等指标模拟PD患者部分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腹腔注射多巴胺(dopamine,DA)D1受体阻断剂SCH-23390后观察大鼠相关行为学变化,为后期电生理学实验开展奠定基础。目的:1、探究不同剂量SCH-23390对大鼠运动与非运动行为的影响;2、探究适合开展电生理实验的SCH-23390剂量;3、探究SCH-23390对帕金森病大鼠是否具有治疗作用。结果:1、圆柱实验结果:药效时间测定结果:注射剂量0.02 mg/Kg体重的SCH-23390,在15~20 min时间段,大鼠触壁次数减少,在25~30 min和35~40 min时间段,大鼠触壁次数显著减少,因此选择给药后25~30 min开展相关行为学实验。注射剂量0.01mg/Kg体重药物后正常大鼠和PD大鼠触壁次数显著减少,且随剂量增大触壁次数显著减少,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当剂量达到0.05 mg/Kg体重时,两组大鼠间无差异;两组大鼠在注射不同剂量药物后,损伤侧前肢触壁百分率与给药前相比均无差异,但PD大鼠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注射各剂量药物后排便颗粒数均无变化,组间无差异。连续注射10天各剂量SCH-23390后,PD大鼠在圆柱实验中各指标与给药之前均无差异。2、旷场实验结果:正常大鼠注射0.005 mg/Kg体重的SCH-23390后,边缘区休息时间显著增长,注射剂量0.01 mg/Kg体重时,中央区时间显著增长,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均显著减少,修饰次数和排便颗粒数无差异;随着剂量增加,除修饰次数与排便颗粒数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D大鼠注射0.005 mg/Kg体重的SCH-23390后,边缘区休息时间显著增长,注射剂量为0.01 mg/Kg体重时,中央区时间显著增长,水平得分和排便颗粒数减少,注射剂量为0.02 mg/Kg体重时,垂直得分减少,除修饰次数外其余指标均有差异;随剂量增加除修饰次数外,其余指标均有差异。对比正常组大鼠与PD组大鼠发现,注射各剂量药物后PD大鼠停留中央区时间比正常大鼠显著增长;注射剂量为0、0.005、0.01、0.02 mg/Kg体重时,PD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边缘区休息时间显著增长、垂直得分显著减少,剂量达到0.05 mg/Kg体重时两组间无差异;给药前PD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水平得分显著减少、排便颗粒数显著增多,注射药物剂量为0.005、0.01 mg/Kg体重时,PD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水平得分减少、排便颗粒数增多,药物剂量为0.02 mg/Kg体重时,PD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排便颗粒数增多、水平得分无差异,剂量达到0.05mg/Kg体重时,两组间无差异;注射各剂量药物后两组大鼠间修饰次数均无差异。连续注射10天各剂量药物后,PD大鼠在旷场实验中各指标与给药之前均无差异。结论:SCH-23390使正常大鼠与PD大鼠运动能力减弱,非运动方面表现为更加焦虑、紧张;通过比较SCH-23390对大鼠运动行为与非运动行为影响,确定后续电生理实验腹腔注射药物剂量为0.02 mg/Kg体重;SCH-23390对PD大鼠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无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丙烯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8万吨/年丙烯酸项目为基础,通过催化剂性能实验,对丙烯两步氧化法生产丙烯酸生产工艺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 
本课题研究以苄基缩水甘油醚为底物,采用两轮筛选的模式,即先初筛后复筛,从各地采集的特殊土壤中筛选到31株具有环氧化物水解酶活性的菌株,其中有11株表现出对映选择性。从中选择对映选择性最高的一株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确定其为黄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并命名为Talaromyces flavus ZJUTZQ159。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