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文学期刊一直被认为是文学生产与传播最具体制化特征,同时也是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式,它所构成的文学空间是其它媒体所无法代替的,因而文学期刊是文学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期刊研究已有很多成果,但是还未见到关于女性文学期刊的研究,本论文是一个尝试。作为当时全国独家女性文学期刊的《女子文学》是怎样的呢?它经历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这些是我研究的重点。本论文用史料学搜集整理史料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1989年到1999年间的《女子文学》为研究对象,把1989,1996和1999作为我研究的具体观察点,通过对《女子文学》(1989-1999)编辑部、广告部、创作队伍和刊物宗旨的分析,我发现《女子文学》走过了由成功到失败的道路。在第一个阶段,它全面反映了女性的生活、思想和心理的状况与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女性的有效窗口,丰富了八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阶段《女子文学》聚集了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方面的精英力量,正是这些精英们开拓了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新局面,把新时期的女性精神充分的表达出来,并影响了九十年代女性创作的走向。先是有80年代的张洁、王安忆、铁凝等,再到90年代的陈染、林白、徐坤……,这批专事开垦“失声话语野地”的女性开拓者以鲜明的性别立场对现实的文学进行迥异于男性叙事惯例的书写,在反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争取女性应有的社会地位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唤起了女性意识在当代的完全觉醒。她们致力于打破传统女性设置的“贤妻”、“良母”、“孝女”的刻板角色,是她们在改写和重构着“历史叙事”。而且《女子文学》聚集的女性文学精英们的创作观念奠定90年代女性创作的两个方向:一个是走向“私语化”的写作;一个是以超性别的视角关注大的社会人生。《女子文学》的变化及最后失败,集中体现了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的变化及走向,即中国当代文学呈现雅俗沟通甚至是互相渗透的趋势,文学要发展就必须有自主性。这里的“文学自主原则”是说文学的社会环境相对于政治权利和经济来的独立,而目前的文学仍处于与经济的依赖和斗争之中,相对于斗争,依赖更多一些。因而对文学的倾斜现象以及文学自主原则的研究对于文学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启示文学刊物和文学的发展都要有文学的自主性,必须确立文学自主原则,增强文学独立能力,减少文学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建立一个相对独立而自由的“文学场”。本论文除了整体描述刊物的价值和意义外,还研究了《女子文学》(1989-1999)发展三个阶段的特征及其内在的变化,主要以能体现各个阶段特征的栏目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女子文学》由纯的女性文学刊物向俗的综合性期刊杂志转变的具体过程及其各阶段的特征。重点分析《女子文学》(1989-1999)两次转型的外部与内部原因,期刊市场化转型表面是刊物为适应市场的需要而自觉采取的措施,深层原因是文学生产机制市场化转型引起文学发生的变化,而作为文学表现形式的文学期刊则被迫发生改变,反过来,这一变化又反映出文学自身的变化。《女子文学》的辉煌奠定了它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体现它的价值和意义,而它的失败留给后来文学发展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启示文学发展有较强的自主性才能保持文学自身健康而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