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动结式因其语义关系和句法的多样性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汉语的动结式是一种表达为“动作—结果”概念的复杂致使构式。倒置动结式是动结式的一种特殊用法,其致使动词的施事出现在了宾语的位置上,而受事却出现在了主语的位置上。角色倒置,属于角色错配的一种,一般指的是动词的施事出现在了宾语的位置上,而受事则出现在了主语的位置上,如倒置动结式。纵观其国内外对于角色倒置或者角色错配的研究,我们发现角色倒置在有些情况下会引发P600效应,典型的研究为Chow&Philip(2013)。除此之外他们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印欧语言,将汉语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汉语研究与英语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的至今还不多见。本文主要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中我们将实验材料设计为4个条件,条件1(包含可接受倒置动结式的把字句/角色错配)、条件2(包含不可接受倒置动结式的把字句/角色错配)、条件3(包含不可理解动结式的把字句)和条件4(包含可接受动结式的把字句/控制组),主要是运用ERP技术对其加工机制进行研究,旨在检验是否可以通过诸如语义吸引模型等句子加工的理论给予合理的解释,探索汉语动结式结构的加工机制,以及倒置动结式(角色错配)的加工机制同英语中具有同等结构角色错配句子的加工机制的不同之处。实验2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选用母语为汉语的被试者去参加实验材料为英语角色倒置结构的实验,然后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比较,探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1中,和控制句相比,条件1出现了句法P600,原因为表层的不可理解性以及其自身复杂的结构导致启动了句法再分析过程。条件2则是出现了N400效应。本研究认为这类句子加工时其实出现了P600效应,但是由于N400出现的波形过大且两种波形出现的时间重合,导致P600的波形被削弱,所以在统计结果和EEG中我们没有发现显著的P600。至于条件3则是出现了N400效应。条件1和条件2的句式和英语中的角色颠倒句子具有相似的结构,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条件1和英语颠倒句子均出现P600,但两者本质不同,条件1产生的是句法P600,英语角色颠倒句产生的则是语义P600,条件2则出现N400。实验2的实验结果显示,当我们选用母语作为汉语的大学生作被试时,其对英语角色倒置句子加工过程中,也出现了P600效应。这与之前的研究(被试为英语母语者)并未显出明显的差异。